第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2 / 2)
“那阿兄……”何戢询问地看向何点,想要咨询他的意见。
“阿戢帮我回绝掉吧,”何点微微侧过头去,看向卞壸的墓碑,“哪怕像卞公一样子孙并优,毕竟还是免不了衰落的结局。况且家祸在前,我又哪忍心娶亲。”
“是。”何戢暗暗记下,并打算回去就劝孔珪为那位孔小姐另寻佳偶。
至少不要让她像历史上一样落得一个孤独终老的结局。
“辞官的表文,你已经递上去了吗?”墓前的枯草都已经拔完,何点拍了拍手站起来问道,“那首诗也一同递上去了?”
“是,”何戢又点了点头,第三次回答道,“我已经决心辞官归隐,已经将表文递给了袁尚书。”
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躲开那位野心很大的公主,也因为实在倾心于这种朴素的生活,他就向何点提出要辞去自己身上秘书丞官位的事情。
对,没错,他身上还兼着一个秘书丞的官位,现在是旷工状态。
但在南朝,这个官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也就是说,这个职位是一个专门为世家大族的子弟准备的官职。
连颜之推都在著作中写“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3]
要当清官只要会写“体中何如”,也就是“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就好了!
于是在仔细考虑了会稽长公主的野心和自己的目前状况后,何戢果断决定辞去自己身上的官职,和堂兄一样隐居。
毕竟按历史来说,刘楚玉和刘子业只能再活一百多天了呀!这个时候还不赶紧跑路保命,只能说是心态太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珪说他受到刺激,决心归隐山林,其实也没说错。
在何点的指导下,他精心炮制了一封辞官的表文,又在反复确认这封信只会先让吏部尚书袁顗看到后诗兴大发,又额外提了一首诗扔进信里。
受到这位喜好诗赋的的堂兄影响,他现在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写诗,有点技痒。
在写诗时,他也留了个心眼。每首诗都按唐人的律诗规则来,尽量写成入律的古体诗。
倒也得到了何点“虽然稚嫩,但也朗朗上口”的评价。
唔,毕竟未来提出“四声八病”的沈约现在也已经二十多岁了,古体诗也将要渐渐向近体诗过渡,他这样写,也不会因为作品实在太烂而被人指指点点。
“你能立志归隐,我也很是开心,”何点依然是那副温和的表情,“我已经把告知两位阿叔的信件写好,等到建康解严之后,就可以把信寄出。”
这是什么完全不逼孩子开卷的神仙家长!
但何戢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对劲,并问道:“阿兄似乎也很希望我辞官归隐,这是为什么呢?”
毕竟以现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何戢的仕途毫无疑问是年轻人中最顺利的那一批,将来担任侍中,吏部尚书这些父祖曾经担任过的要职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何点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沉思了很久道:“阿叔一直认为,阿戢是我们家年轻一辈中就要担起家族大任的人,但毕竟叔叔和祖父都受到世人的讥谤,我们也是时候该激流勇退,以养望为要。”
他的这个回答让何戢陷入了沉思。
纵观整个南朝的历史,庐江何氏并不能说是一个名声很好的家族。
从东晋开始,何戢何点的五世祖何充就是因为和王,庾两家都有亲姻关系,作为这两家之间的调和剂而跻身于甲族之列。
而祖父何尚之和父亲何偃虽然也提出过许多于民生有益的建议,但在上层贵族的斗争更是把这种投机做到了极致。
先是与刘义康手下的刘湛结亲,又在刘劭发起元凶之乱时依附于刘劭,在先帝刘骏入京时再一次顺从风向,转向刘骏。
南朝海塔尔家了属于是。
要不是如此,为什么便宜老爹何偃受到那么多的讥讽?难道真是因为便宜老爹风貌并美,引人嫉妒吗?
就连原主,在未来也有以水引饼讨好齐高帝萧道成而获宠的记录。
而庐江何氏在其真正发家的刘宋一朝更是八次与皇室结亲,把“巧婚”,“巧宦”做到了极致。
如此看来,何点忧心于这种家族现状,希望他早日思退,也是人之常情。
“我明白了,”何戢抬起头,望向这位兄长,“我会早日辞官,选择归隐。”
[1]“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这里的二何指的是带领庐江何氏真正发迹的何充,何准兄弟,而何准是何戢何点的五世祖。
[2]藤原道纲母:日本古代著名女性文学家,曾因无法忍受丈夫藤原兼家的花心而决心出家,著有《蜻蛉日记》。
[3]出自《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