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劫法场(2 / 2)
监斩官和行刑官躲在了桌子底下,生怕中箭,喊叫着:“传令兵在哪里?拳匪太多,快向军营求救,请骑兵增援,问洋枪队从外边回营了没,尽快调来。”
一名官兵跑过来接受了命令,刚要走,又被监斩官叫住,安顿道:“给知县大人报告,请临近县派兵支援,别让这一大帮子拳匪把县城给攻下了。”
传令兵疾步走后,几名小吏和兵丁将监斩官和行刑官从桌下扶出来,向侧后的一个门洞巷道逃去。
这时,县城东南西北各处府衙所属的仓库、房舍和园林等处冒出了浓烟,随之烈焰腾起,到处乱作一团。
杜明、卢均、陈正元和一刀等人冲到了差点被砍头的村民跟前,破开枷锁,斩断手铐脚链,铰割开捆绑他们的绳索,扶着他们向外围撤去。
官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却,生怕跑得慢了小命儿不保。
数百名义和拳打散官兵官兵后,沿着早就计划好的路线撤退,救走了人。
快出城门的时候,杜明和一刀发现城门内聚集了一批官兵,守着关闭的大门。对于拳勇来说,从城门外进来难,但从城门内出去,谈不上易如反掌,确也容易。
陈正元和卢均最先与这城门内的官兵遭遇,冲杀在了一起,这些官兵哪是拳勇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四散逃走。
陈正元和卢均取掉了城门内巨大的木栓,砸开锁子,抽出楔子,从里面打开了城门。
冲出城门后,他们一刻也不敢耽搁,疾速向山野里走,不敢走大路。
但是很快,他们还是被官兵增援的骑兵截住。双方缠斗在了一起,难分胜负。拳勇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已经很疲惫了,他们勉强防住了骑兵的冲杀,正在努力向不利于骑兵机动的山野沟壑间行进。
突然,今天刚刚从外县执行任务返回军营的洋枪队赶了过来,摆开架势,站成前后两排。骑兵开始向两边撤离,洋枪队立刻前后轮换着朝拳勇放了几排枪弹。
拳勇们的大刀长矛再厉害,在洋枪队跟前简直不值一提,他们勇敢无畏地冲向洋枪队,只能无谓的倒下。
眼看形势不妙,杜明和一刀立即指挥兄弟们分头快撤,避免被围歼。卢均和陈正元等人拼死完成掩护撤退的任务后,向一片茂密的山林疾走,到了那里,骑兵使不上劲了,洋枪队也难以打中,众人才换了一口气。
官兵深知这些拳勇多是本地乡民,熟悉这里的地形,他们不敢贸然紧追,怕吃亏送命,只能望林兴叹,回去交差了。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人算很多时候不如天算,经过周密筹谋的劫法场,还是因为一些难以预料的偶发因素吃了亏,不过好歹救出了人,但折损的兄弟也不少。
吃了败仗后,杜明、一刀带领卢均、陈正元等人撤到了岩岬庄,这是一处易守难攻、又有秘密山道逃生的村庄,官兵一时间找不过来,找过来也能暂时应付。
为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杜明派陈正元、卢均分头联络附近县乡的义和拳。
各路义和拳在青莲乡合在一起,报团取暖,力量迅速壮大,人数以千以万计,将青莲乡作为据点,主动出击洋人盘踞的教堂,吓得小股官兵不敢交锋争胜。
慌了神的朝廷勒令官府派出数县官兵,气势汹汹扑来,实际上有些外强中干,而且为时已晚,声势大振的义和拳,在青莲乡外的青莲河畔附近,将官兵打得大败,很快粉碎了朝廷的剿杀,甚至攻进县城。
陈正元和卢均在这些战斗中奋勇冲杀,负伤数处,不过都无大碍,他们深得杜明和一刀等人交口赞誉和信任。
既然打不过,官府便转换了思路,开始安抚义和拳,官兵更是退避三舍。
当朝廷出现招抚的迹象后,义和拳开始竖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朝廷开始称义和拳为义和团,意为乡勇民团。
由于洋人对清廷的压迫愈发沉重,加之重新垂帘听政的慈禧不满于列强对其暗地里废黜禁锢光绪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所以朝廷有意利用义和团来对抗洋人,改剿灭为招安。
这就出现了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杜明和一刀着力发展壮大拳勇,卢均和陈正元成了这个坛口数一数二的骨干,负责与其它坛口衔接,与官府联动,甚至维系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