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条鞭法、火耗归公(2 / 2)
朱标追问道:“那么民间交易呢?”
“爹爹,俺们不用去管民间交易,比如我们以4文收购粮食,45文出售。咱们的价格不随民间变动,如果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收购粮食或是出售粮食对俺们都是好事。俺第一是想确立宝钞的地位,第二是想抑制土地兼并。百姓有稳定的售粮渠道了,丰年就能存下一些宝钞,那么当荒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也可以用宝钞获得稳定的粮食,不需要贱卖土地。地方上的士绅常用的套路就是囤积粮食,待到荒年牟取暴利,俺们建立粮食局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甚至说后续我们还可以给有地的普通农民借钱。”
从小种地的老朱这时候同意道:“你这法子不错,丰年的时候是能存点粮食,却很难存到荒年,换成宝钞倒是容易储存了。俺觉得以后哪个地方遭灾了,俺们也能下调粮食售卖价格,不一定就需要直接开仓。”
“孙儿也有这个考虑,一般的小灾可以通过调节粮食价格来变相赈济。但是需要防范士绅借机囤积,比如实行配额等等,具体法子俺们可以慢慢想。”
老朱也同意道:“对对对,那你再说说火耗归公。”
小朱继续解释:“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火耗归公就是说由中央制定统一的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
老朱听闻大喜:“这个法子好,一条鞭加上火耗归公,俺以前种地的时候就是那元人盘剥的俺活不下去了。不过这样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然俺们好好地政策会被那群贪官污吏给祸害了,所以你才说要让督察院的科道言官下地方对吧。”
“祖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孙儿还是要说,提升官员收入也势在必行,现在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两、禄米18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特别要是家里有个生老病死的,将更加困难。孙儿觉得人都有欲望,这也是人之常情,适当的提高收入可以让他们贪污的时候也有所顾忌。”
听到这个老朱有点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俺不是让老大去议了。那个粮食局你具体说说,俺觉得那个不错。”
“俺的想法是让宗室、勋贵们有个自食其力的地方,让那些落榜考生也多条出路,具体经营也可以雇佣商人。俺的想法就是半官方性质,称他为国有企业。包括之前的白糖贸易也通过这样模式运行。粮食局的运行需要在地方建立粮仓,就近进行粮食的调度,赈济。成立专门的财政审计机构“审计司”,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全国财政进行清查整顿。”
老朱不解的问道:“你让那帮宗室、勋贵出力是什么考虑?”
“第一,俺们的这些个改革必定触动地方利益,俺看了古往今来这么多改革,就是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俺觉得是因为商鞅虽然触动了老贵族的利益,但是通过军功爵制度,培养了新贵族,让老秦人看到了晋升的希望。因此改革孙儿认为有两点:一是要切合社会实际情况,二是需要有既得利益群体帮助我们摇旗呐喊。所以俺们改革要把那些勋贵拉上,这样让他们的子孙真正的与国同休,然后再去约束、引导他们。就算后续我们处理一些不法勋贵,那么到时候的阻力也会变小。”
“第二,现在的政策,特别是对于宗室,他们今后什么都不能做。俺们在的时候还能照拂一二,将来若是有不孝子孙,那么俺们宗室怕是要被那帮文官给欺负了。但是不从政俺觉得是对的,所以俺在给他们想些出路,特别是那些非嫡长子和庶出的子孙,以后要是有份稳定的工作也好。”
朱标听完后思索了一会,富有深意的问道:“你还想改革宗室供养吗?”
“祖父定的宗室制度,传到最后的奉国将军,大明国祚过百载了,那么到时候俺们不能保证宗室如何了,所以俺觉得他们能多条出路也是不错的。到时候宗室供养是否变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朱标接着问道:“摊丁入亩,废除奴籍以后必定有大量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些问题你考虑了吗?”
“爹爹,俺觉得有几条出路。第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他们移民实边。第二,发展手工业,俺们要开拓外夷市场,那么不但要改革榷场,增加同海外通商,也需要增加销往海外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因此需要大量的手工作坊。只要我们能稳定粮价,稳定宝钞,那么工人的生计可以解决。这么多人都去种地也不现实。第三,后续倭国这种地方也需要大明百姓。”
朱标闻言欣慰的说道:“俺看你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吧,从你说六科并入督察院开始你就在琢磨这些个事了吧。俺看你以后是要做个汉武一样的皇帝了。”
“爹爹,俺不会做汉武,汉武帝晚年国家处于崩溃边缘,不得不下诏罪己,俺还是喜欢汉宣帝、唐太宗。”
“哈哈,好,俺孙儿有志气,这汉宣帝、唐太宗可都是千古明君。老大,俺觉得这些个政策都有道理,明个找点心腹商议下,允熥说的有道理,让那群勋贵给俺们摇旗呐喊。汤晟这几个进士还没用起来,俺觉得这次让他们多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