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1 / 2)
刘知远尽管已经建立新朝,但也深知当下的内部局势还有许多不安定因素。
各地节度使尽管暂时臣服,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具备挑战自己的实力和想法。
远的不说,就拿杜重威和刘知远相比。
刘知远能最后问鼎,除去强悍的实力之外,最主要是他历来的言行得到了民心。
无论是当初石敬瑭要割让燕云十六州、称臣认父时刘知远力劝他要脸,还是后来在河东时与契丹挑头对抗。
刘知远表现出的那份民族自豪与尊严极为适配当时“万里江山万里营”的背景与民调,这才助他走上顶峰。
杜重威则不一样,先不说贪腐、残暴这些毛病,就冲他当时投降契丹当二鬼子,以至于弄没了后晋这件事,不管在官场还是民间,这货想当皇帝都没一点市场。
但这不代表杜重威没有威胁。
这些年他一直是执掌重兵,身边汇聚了一大批铁杆嫡系,论枪杆子的硬实力还真不见得就比刘知远弱。
所以刘知远想要坐稳江山,首先要消除以杜重威为代表的一些隐患。
经过认真总结前朝教训,刘知远祭出了杀招:
换藩。
他下令驻在魏州的天雄节度使杜重威与驻在商丘的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对,刘知远选择了当初李从厚、李从珂都采用过的招数:让节度使搬家。
刘知远当然知道这种操作容易玩死自己,但他确实也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来逼迫杜重威就范了。
两权相害取其轻,杜重威这个脓包早晚要挤,索性趁着现在契丹被打跑、不可能予以支援的好时机来干!
干!
果然,杜重威和预想的一样,在接到搬家令的那天就公开宣布反了。
而刘知远也马上启动应对程序:
命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
慕容彦超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算是皇帝的嫡系。让他作为副将,实际上就是来监督主将高行周的。
而高行周这个人,我们之前介绍过:
他是经历了整个五代、并颇有战功的沙场宿将,既打过内战也抗击过外夷;
再有,高行周虽然没有主动当过任何一朝以及民族的叛徒,但他也都在每次改朝换代之后随大溜选择了向获胜者投降,哪怕这个获胜者是契丹。
换句话说,这个人在大义和气节上虽然没有明显的污点,但也绝不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呆板愚忠之人。
跟着天下大势走,同时尽可能的兼顾自己的良心。
这就是乱世里他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老高家的家风传承。
若干年后,我们将会看到他的儿子高怀德,再次在重大历史关头向我们展现这种生存哲学。
再说回杜重威搬家这事,刘知远让高行周带兵进剿,摆明了就是吃准高行周顾全国家大义,一定会坚定执行,也正好借机消耗。
高行周不可谓不努力,带着本部人马在魏州城下“叮铃咣当”打了好几个月,甚至自己亲自上阵,被流矢射中数次都力战不退。
但即便如此,仍打不开魏州城哪怕一丁点缺口。
此时刘知远只好使出第二方案:御驾亲征。
此举无疑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国家新立,非特殊情况君主不应轻动。
尤其是面对这种攻城之战,一旦旷日持久没有进展,使得重兵钝于坚城之下,很容易马上引起连锁反应,政权瞬间被颠覆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