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1 / 2)
看着宋铮走了,林欣如也是满心的无奈,她现在也觉得杨蜜这事做的有点儿不地道了,宋铮刚才都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甄嬛这个角色是孙丽的,可杨蜜还是不肯放手,要是杨蜜聪明一点儿的话,倒不如退一步,争取一下沈眉庄,或者安陵容。
虽然是配角,可《甄嬛传》是一部大戏,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都有可能因为这部戏被捧红,更何况,沈眉庄和安陵容在这部戏里的份量一点儿都不轻。
“欣如姐!你帮帮我!”
杨蜜也没想到宋铮一点儿面子都不给她,不禁满心的羞恼,如果换做是别人的话,恐怕根本就待不下去了,可杨蜜到底不是一般人,她的韧性远远要比一般人强大许多,不然的话,前世的她也不会在被黑成碳的地步,还能依旧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
宋铮这条路眼看着走不通了,杨蜜赶紧抱林欣如的大腿,在她看来,只要能说动林欣如,拿到甄嬛这个角色就不是没有希望。
可是,杨蜜却忘了,林欣如为什么要帮她啊,她们最近确实玩儿的不错,可是再怎么好,难道还能好过林欣如和孙丽多年的感情。
娱乐圈谁不知道孙丽是林欣如的干妹妹,孙丽每一部作品发行,林欣如都帮着义务站台,摇旗呐喊,要是没有林欣如不计后果的帮助,孙丽也不会这么快上位。
在孙丽和杨蜜之间,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林欣如会选择谁了。
“蜜蜜!这件事我真的帮不了你!”林欣如虽然心里对杨蜜也有些不满了,可到底是朋友,依着她的性子,还真做不到立刻就翻脸的地步,只能耐心解释道,“这部戏是宋铮提出要立项,那么自然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他定下来的事,我可没办法改变!我看你还是~~~~~算了吧!”
本来林欣如还想着待会儿去找宋铮,为杨蜜争取一下沈眉庄,或者安陵容这两个角色,可是杨蜜这么没眼色,一个劲儿的打感情牌,让她也有些不爽了,干脆也就没有再提。
而且,就连杨蜜这个朋友到底还要不要急需交往下去,林欣如都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功利心太重!
林欣如毕竟打理1+1公司这么长时间,杨蜜的底细,她自然一清二楚,荣信达力捧的头牌,李绍红在杨蜜身上的投入可不少,按说,李绍红算是对杨蜜有知遇之恩了,可就是为了一个女主角,还有自己的发展前途,杨蜜居然能想都不想,直接就做出原因加盟1+1公司的承诺。
1+1公司就算是和荣信达的关系不好,林欣如都忍不住要替李绍红感到悲哀了。
或许李绍红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花费了那么多心思培养出来的,居然是个白眼狼。
说白眼狼好像有点儿过了,可杨蜜干的这事儿,实在是没办法不让人这么想她。
林欣如也不帮忙,这下就是杨蜜再怎么不甘心也没把发了,悻悻的起身离开,林欣如瞧着,恐怕这个朋友也就交到这儿了。
上了楼,见宋铮躺在床上,林欣如进来,他也不问,最后还是林欣如绷不住,把刚才宋铮离开之后的事说了。
宋铮笑道:“意料之中,媳妇儿!现在明白了吧,杨蜜这个人做事太急功近利了,没错,她能红,未来肯定比现在更红,但是,她的性格也注定了,她就算是再红也红的有限!”
林欣如躺在宋铮边上,皱眉道:“我真的是想不明白,她~~~~~~她怎么能这样,我当初离开琼瑶影视,心里都会不安,看好歹还能找到一个借口,可她~~~~~我听说,李绍红和李晓婉对她很好的!”
宋铮闻言一笑,李绍红和李晓婉对待旗下的艺人都好,那可是真的当成亲生儿女一样看待,可结果呢,一个个走红之后,全都跳槽了。
说起来,倒也不能完全怪杨蜜太无情,关键是荣信达自身的问题也很多。
说起荣信达,必须从两个女人聊起,一个就是李绍红,还有一个就是李晓婉,两人9岁相识,相识26年之后,第一次合作电视剧《血色清晨》,次年便合开公司“荣信达”,一个主抓导演,一个主抓经纪。
1996年,荣信达成立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雷雨》便取得了成功,挣得16万5400元,这在当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三年后,《大明宫词》深受观众喜爱,周讯更是凭借少年太平公主这个角色一夜走红,荣信达也瞬间成为国内主流制作兼经纪的影视公司。
再后来,“双李”二人又联手打造了《橘子红了》、《人家四月天》等经典影视作品,多次打破央视收视记录和重播记录。
同时,荣信达还出品了《门》、《恋爱中的的宝贝》等口碑不错的电影,不仅让业内对他们影视制作的品质十分认可,该公司旗下艺人周讯、陈昆等人也纷纷崭露头角,跻身一线,另外,当年还有传言称荣信达有过上市的打算,只不过后来不了了之。
作是国内老牌影视公司,荣信达一手抓制作,一手兼经纪,在当年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与同时期的华谊兄弟、金英马实力相当,甚至可以平起平坐。
在当时,业内很多制作公司都在向荣信达的制作水准看齐,比如《大明宫词》的制作品质,放到当今也都是数一数二;《橘子红了》当时也是很先锋的创作手法;《人间四月天》更是比今天的各种雷剧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另外,当年荣信达还有一个过人之举是开启了与港台、海外影视机构联合策划、制作的先河,也是最先签约港台艺人,并进行内地与海外艺人搭配拍戏的影视公司。
还有一点,荣信达挖掘人才的眼光非常独到,当年的周讯是从歌舞厅被挖掘出来的,毫无演戏经验,都是李绍红手把手地指导。陈昆签约荣信达的时候还没有毕业,尽管是科班出身,也需要李绍红一场戏一场戏的磨,同期的黄觉,还有后来的杨蜜、杨洋,都曾经过李绍红封闭式的训练。
特别是杨蜜,她是童星出道,六岁的时候拍了《猴娃》,当时李晓婉是制片人,对杨蜜印象很深。后来杨蜜15岁时,在《瑞丽》当模特,李晓婉再次找到她并签入公司。18岁的时候,又把她送去燕京电影学院学习。在艺人的演艺发展道路上,无论李晓婉还是李绍红,她们都非常清楚在哪个阶段,该为演员做些什么,并进行合理的培育,由此,便可以看出来,“双李”当年在挑选和打造艺人方面绝对有一套。
可是善于挖掘新人,培养新人的荣信达最近这些年,总是走不出一个怪圈,那就是人才流失。
“荣信达是娱乐圈巨星搬运工”的解约定律虽说是个“网络传言”,但从之前陆续离开的艺人,如周讯、陈昆等人后来的事业发展来看,这个定律也有其成立的原因。
反射到荣信达自身,显然内部经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自制作品越来越少,艺人与作品呈“狼多肉少”的状态。
当年的周讯,陈昆为什么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