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各方反应(1 / 2)
南郡之地渐渐流传开了一则密文,天子欲以刘琮为荆州牧。
不必言说,这自是蔡氏手笔,意欲借此搅乱荆州局势。
除此之外,他还广遣说客,游于四方。
而襄阳从始至终却都保持着沉默,既不加以阻止,也不表明自己立场,只是冷眼旁观。
先不说内部如何,且看周边变化。
巴郡朐忍,有益州牧刘璋所任的征东中郎将赵韪屯驻,以备荆州。
前不久,有东州兵于此地生乱,他依令抚之。
如此这般告知治下民众:巴中子弟,敬听吾言。刘使君,仁德之君也;东州士,亦其治下之民。今,尔等欲与之相争,此非他之愿也。所谓,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此圣人之教诲也。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赵韪此番话语,就好似火上浇油,搬石投井,顿时便激起了一片愤慨。
略有些狼狈地逃回县衙,他却忍不住大笑出声,令身旁之人为之侧目。
当初,由于中原战乱不断,是有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至刘焉为牧,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以之平衡益州本土势力。
而东州士为了自身的利益,亦愿为之驱策。
是以,双方结怨颇深。
及至刘璋登位,因其性柔宽而无威略,再难相制,遂有东州兵屡侵旧民之举。
这也让益州本土豪族看到了机会,所以才有了赵韪煽动底层民众之举。
当蔡瑁的说客抵达之时,他正为了反叛刘璋的事业奔走,自无心于荆州事宜。
一番宴请,表达了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实,婉拒了蔡瑁请兵的恳求。
说实话,他也不愿意看到蔡氏更进一步。
如此之局,才更符合益州的利益,也会为他不久后的起事消解一份忧愁。
……
长江南岸,叛军大营。
张羡拖着病体接见了蔡州来客。
他已染病多日,身体也渐趋消瘦。
身上套着一件平日里爱穿的赤色云纹袍服,却于此刻显得颇为滑稽,实在好笑。
往日里的府君威仪不再,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但看他,两颊深深凹陷,显得颧骨较为突出,再配合着那高耸的眉骨,眼窝好似成了深不见底的坑洞。
斜靠在榻上,有虎皮遮身,檀香醒神。
他努力地睁开双眼,听着来客的述说,不愿放过只言片语。
时光缓缓游走,掀起了门帘,吹弯了轻烟,也带走了世人岁月,徒留下无边感慨。
“迟了……太迟了……”他喃喃自语,眼角处有泪滴滑落。
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了力气再去反抗,所想的也只不过是如何保全家族,让子嗣安稳地度过接下来的余生。
曾经的豪情壮志,恣意人生,到此时,也只剩下了点点余光,斑斑痕迹。
“劳烦回禀蔡族主,羡可为之牵制一二。但求事成之后能够庇佑吾张氏子弟,不求荣华富贵,只望生命无忧。”
来人应许了张羡的请求,一时之间,也是颇多感慨。
张羡,字广德,南阳望族张氏子也。历任零陵、桂阳、长沙太守,善施仁义,深得三郡民心。
因与刘表不睦,又有长沙桓阶游说,遂起荆南四郡之兵,与曹操联合。
那时是何等的风光,俨然荆州的半个主人。
……
南阳穰县,张绣驻地。
此刻,他正于房中等待着贾诩的到来。
襄阳的消息,他已经得知,遂急召之,欲一问将来之事。
他亦是起了图谋的心思,也可报叔父张济之仇,可谓一箭双雕。
建安元年,骠骑将军张济因军中缺粮,遂起大兵至荆州地界,谋攻穰城,却不幸为流矢所中,丢了性命。
这才有了他接管部众,并与刘表言和,甘为其北部屏障。
而今,他却谋划攻伐,是欲解决军粮之危。
当年,他与刘表做下约定,只要其供给粮草辎重,甘愿为之驱策。
谁曾想,不过四年光阴,却已物是人非,阴阳两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