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策(1 / 2)
李隆基废除死罪,这在千古以来的山河大地上,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但最有趣的是,这个诏书,以右相李林甫为首的文官们还不好驳回。
为何?原因在于,这个提议一开始就是李林甫本人提出来的。
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因听信李林甫之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并将李瑛的妻兄驸马都尉薛锈流放瀼州。
不久,玄宗皇帝又将三庶人赐死,时人无不称冤。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一日杀三子”,虽然主谋是想让亲生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武惠妃,但事件的重大推力者却是李林甫。
事后,李林甫因为做了这等不齿之事,被大批的士人儒生们鄙夷贬低,痛骂其为误国的奸相。
李林甫担忧民间的这些声音传入陛下的耳朵里,坏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印象,于是就指示当时的大理寺少卿徐峤上奏道:
“大理狱杀气盛,鸟雀不敢栖。今刑部断死,岁才五十八,而乌鹊巢狱户,几至刑措。”
话中之意,帝国亿万百姓,一年判定的死刑案件才只有五十八例,原本杀气过盛、鸟雀不敢栖息的大理寺衙狱,如今都有乌鹊在上面筑巢了!
别说,这话可正合了儒生们心目中治国的最高目标,即人人为公、无人犯罪,天下大同的至仁之国。
紧接着,李林甫就着人引动百官齐齐上书祝贺皇帝,玄宗皇帝大喜,认为此为李林甫之大功,于是封他为晋国公。
这次事件不仅巧妙化解了民间仕民们对李林甫的厌恶,还让皇帝更加对李林甫的能力表示认可,可谓是一举两得。
尝到了甜头的李林甫,就在几年前,亲自上了一封奏疏,提出废除死罪,改为杖责即可,以期得到更多的儒士们支持。
却没想到正好被皇帝在此刻用上。
这可是右相本人的奏议,皇帝也已然同意并下诏,纵然门下省有驳回诏书之权,但都不知该如何做是好。
万一驳了回去,违了李相之意,岂不是自寻死路?
此刻大殿之上,门下省的堂官们纷纷暗自偷窥着李林甫的神色,等待着右相的决定,李林甫不发话,他们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李林甫也被皇帝这个举动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当然了,其实是因为他早就把那封不痛不痒的奏疏给忘了,谁能知道今日皇帝又突然拿了出来。
沉默了少顷,在一些儒官们高声应和皇帝废除死罪的呼声下,李林甫暗叹一口气,心知事不可强为,便上前拱手道:
“陛下圣明!老臣当督促六部百司立即改制,并火速向各州郡下传诏令,命其一如朝廷之变。”
李林甫心里明白,这次围剿王忠嗣的失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皇帝本人并没有绝对的杀心。
他若是强行要求王忠嗣毙命,固然能成,但也会让皇帝对他心生厌恶,得不偿失。
于是,这封诏书就这么得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