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引导学习(1 / 2)
初九,辰时将至,屋外大雾笼罩天地,屋内光线朦胧。
林川已经吃饱了早食,嘴里流畅的背诵着《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背着他要求娘亲用麻布缝成的小书包,步履端庄的去大伯家里开蒙读书。
因为他年幼,还背不动竹编的书箱,就是小书箱也不能背,只能暂时背小书包。
书包里面就三本书,一本是娘亲默写出来的前朝律法条例《十恶不赦》,一本是《三字经》,另一本就是黄历书。
林川拍拍搭在屁股上的书包,一脸欢喜。这让他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前世发蒙进学的时候。
那时七岁,九月一号开学,开学前一晚,大姐二姐轮流教他怎么回答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家所在哪个大队,哪个生产小队,大队长、队长的名字,等等。
还有就是教数数,从一数到一百,书包里面必须准备好一扎为一百根的小竹签,用以做算术题。
林川想着前世虽贫穷却温暖又美好的童年,不禁哼起了几乎人人会唱的儿歌。
“小呀嘛小儿郎啊,背起了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呀、无脸见爹娘!…”
“嘻嘻…再过一回童年、美滋滋呀!”林川心里在偷着乐,嘴角噙着幸福快乐又暖意融融的微笑,迈进大伯家的院子。
见到堂屋门口,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人正站在那笑看着自己。
林川只愣了一下,便笑咪咪的躬身行礼问早。
“爷爷早,奶奶早,大伯早,大伯娘早,三个哥哥早。”
爷爷奶奶看着已经有礼有节的小孙子,心里乐呵的很。
爷爷做了代表,笑呵呵的回答道:“小川早。”
奶奶笑咪咪地挥挥手,像赶鸡仔似的赶道:“去吧,去吧,都去那屋里读书去。”
林奶奶说的那室是东厢房,原本是林海堂哥的房间。
因为面积与正屋一般大,现在被改成一屋四用,又兼教室又兼大书房。
而林海则是搬到了教室上面的阁楼上。
阁楼上面原本是放的几个粮食柜,现在打扫干净,将就粮柜边的楼板打地铺。
林潭笑嘻嘻的拉着林川坐在第一排,两人同桌。
桌子、板凳都是大伯特制的,长条的书桌,长条矮板凳,适合二个娃儿的身高。
林潭已经足五岁,比林川大了二岁,可二人的个子却是差不多高矮。
林川比林潭还要壮实些,运动做事和说话也更流畅更有条理。
毕竟林川是带着记忆转世为人的,而林潭则是真正的小孩子。
林海与林江坐第二排,也是两人同桌。他们的书桌、板凳又高一些,适合他们二人的身高。
“小呀小嘛小儿郎啊,背起了书包上学堂…”
八岁的林江小声哼完了儿歌,伸长脖子,伸长手戳戳前面,好奇问坐在他前面一个身位的林川:
“小川,你唱的歌儿很好听。哪个教你的?”
“我自己编着唱的。”林川正抚平书本,闻言转身回答堂哥。
他想不起来这儿歌的作者是谁,就是想得起,也不能说出来。
转世才三年多点的人生轨迹就在林家众人的眼皮子下面,他又能去哪里认识个会唱儿歌的外人。
“编得好。”林大伯拿着三本蓝皮书,一根细竹条做戒尺走进教室,满意地看着小侄子。
他已经观察了林川很长时间,从他四个多月大点到上房来过年的时候开始。
可能如娘说的,这个小侄子在胎里养得特别好,所以开智很早。满月的时候,看着就已经很懂事。
最难得的是,他聪明而不自知,从不偷奸耍滑,大人让他做啥,他都能踏踏实实不折不扣的完成。
翻看枯燥无味的黄历书,他居然也能乖乖巧巧翻一天,他娘让他守家门,他就不会跑出院门一步。
安分随时,又动静皆宜,有定力有韧性,沉稳有度,小小儿郎已经有了几分君子的品格。
怪不得智慧的先贤有话说的:孩子,三岁看老。出众的娃儿,真的是从小就出众。
若是小侄子能考中进士,一定是皇帝喜欢的臣子,又听话,又能踏实办好事情。
四个孩子见到先生进教室,都赶紧端正姿势坐好。
林大伯想了那许多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站在书桌前,他深邃的目光扫视着几个娃儿,沉吟二息,方郑重言道:
“以后,林川编的这支易学易唱的《小儿郎上学歌》,就是咱们家学里的学子歌。
你们每日早辰上学之前都可以唱一遍。
希望你们在求学途中能一直秉持着不怕风吹日晒,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
只有如此,才能学到学问。我作为先生和家长,会与你们一起共同勉励,互相进步。”
“啪啪啪…”林川听完讲话习惯性地拍巴掌。
其他三个开始不明所以,随之后知后觉地跟着拍,“啪啪啪…”
“好了,坐端正。先生我开始讲学。”林大伯见了不由失笑,抬手压下娃儿们的捧场。
“今日早上,我就先教小川、小潭俩背《三字经》。再教林江,最后轮到林海。”
林大伯先发了一本书给林潭,对林川道:“小川有这本启蒙书,我就暂时先不发给你。”
“林海、林江,你们俩则一个先行复习《孝经》,一个复习《千字文》。”
没办法,先生只有一个,学生四个分三批,只能够轮流教学。
“我发给林潭的《三字经》,是我自己熬了三个夜抄出来的。
林潭娘亲亲自用麻线一针一线装钉而成。
林潭要善加保管、珍惜。
过几日,我会再抄好一本发给林川。
我的学识算不得好,但书法很不错。得过许多人夸赞的。”
当初为了练就一笔好字,林大伯是死皮赖脸的哀求了一个朋友一年之久。
最后用两只羊当礼物,朋友看在一场朋友的份上,无奈借出了家里收藏的王羲之的行书字贴《兰亭集序》。但只能允许他观摩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