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引导学习(2 / 2)
那五日,林大伯真的是废寝忘食的对着字贴。观摩如何合理安排结构,笔锋的起承婉转,行书力度大小…
后来三弟妹那边的亲家又借给他二本楷书字贴,他更是长期以抄书为业,既练了书法,又省下了笔墨纸张,还得齐了科举的经书。
“在书店,《三字经》的雕刻版售价为8文钱一本。
手抄本,字迹中规中矩的那一类,5文钱可以买到一本。若是字迹特好,可以将就着当字贴使用的,至少要一两银子一本。
再者,若是带了批注的,那就更珍贵了。价值如何,就主要是以做批注那人的身份、名声而定。”
“要这样多的钱么爹?”林潭惊愕地睁大了眼睛。白嫩嫩的脸蛋上一双眼眼尤其圆呼。
5文在他的眼里是很多很多钱,可以买他数不清的那么多的油炸小薯丸。
这些启蒙读物的价格倒是合乎明清时的物价。自古以来都是书本有价而知识无价。
林川认真看了看大伯抄写的书本,又对比娘亲抄写的。两本都是以楷书而写。
娘亲的字迹,可以说是典型的字如其人。只能用中规中矩,端端正正以形容。
大伯的字,则运笔流畅,而且有筋有骨,更有男子汉气概,一看就知道是男子手书。
这是林川一个门外汉的品鉴,至于是否还有别的优点,原谅他暂时看不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林大伯领读了三遍,就开始讲解这四句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些引申的讲解。
最后表示,这四句十二个字就是林潭、林川今日的学习任务。
大伯要求他们先对着字读,读一遍原文,再忆一遍他的释译。
最后在能背诵之余且要记得字型。明日早上先检查今日的功课。
林川的书本上没有释译,娘亲只抄写了原文下来。
不过,听完了大伯的讲解,林川再回想,居然能够一字不落的完全复述出来。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今生的记忆力比前世更强大了。
当林大伯去后面教林江的功课时,林川与林潭调换了书本看。
他将三字经的全部释译逐字看过以后记在心里。
然后,又将书与林潭交换,拿回来自己的书本再读。边读边在脑里回忆记着的释译内容。
一本书背、记译下来,果然没有落下一句,也没有记错一个字。
“太棒了!”
林川忍不住在心里欢呼雀跃,记忆力更加强大,对于学习那就是事半功倍。
前世,他背一篇文章,基本上要对照着读三、四遍才能背下来。
而文言文的释译,他从来就没有认真背过,都是归纳总结释译,反正自己知道它们的意思就行。
因为前世的考试不那么墨守成规,只要学生的答案用词正确,老师就会判对,得分。
林川记得他八四年高考时,语文考了96分,那时是百分制。考研时也考了88分。
只是,根据前世对历史的浅微了解,对于封建时代的科举,他还是决定一板一眼的对待为好。
以后去科举时,完全照搬朱子的集注,不多一字,更不少一字。更是要谨言慎行,不能让别人揪住语句中的文字作文章。
《三字经》,完全背的流畅以后,林川开始用右手的小胖食指在矮桌上一笔一画地写。
认真读写过后,他会将内容记得更加牢固,而且不容易忘记。这是前世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
“小川,你在做啥子?”林潭好奇林川在桌子上的勾勾画画。
“我在学着写字,记住字型和笔画。”林川嘴上回答,脑子和手指却都没停。
他有一心二用的本事,就是像《神雕侠侣》里面的小龙女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样。
前世,一心二用,是他边干农活边学习,两不耽误的利器。
林川见林潭开始打白了,好心提醒他:“小潭,你认真读,读完能背诵了,让我帮你抽查。”
“我会背了。”林潭确实已经会背了。他的记性不错,算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
因此他感到有些无聊,想转头回去看看父亲和二个哥哥,又怕父亲会骂人,只好观察同桌林川的举止。
“那我来考一考你?”考别人或者是接受别人考,都有更加深记忆的作用。
林川昨晚已经计划好,若是堂哥们有喜欢学习的,又不算笨,那就引导并带着好好学习,以后一起考科举。
官场上,从来都是一木难支。
在这个家族血缘关系更有凝聚力、羁绊性也更强大的时代,兄弟们一起抱团前行才是最正确的作法。
“你考吧!”林潭听说考一考他,立马精神了。他最喜欢有人考他了。
林川:“那我背上一句,你接下一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林川又提议倒着来,他说下句,让林潭接上句。
林潭不大能够理解倒着来的意思,林川解释了又做示范。
林川:“比如:我背习相远,你接性相近。我背性本善,你接人之初。”
林潭感觉不习惯这么背,有些抗拒,“咋个能够倒着来呀?”
“咋不能够?”
林川小声道:“以后去考试,万一出题的考官要让你倒着来呢?那你写不写,答不答呀?”
林潭认真想了一会儿,最后无奈回道:“好吧!我倒着背。你又来考考我。”
林川又考林潭,他虽然回答时会愣一下,但好在都能转过弯来。
背熟了原文,林川又考他背释译,他结结巴巴的能背完。
林川竖大拇指夸赞:“很棒。你再背背释译,背的更流畅,不打嗑巴。那就是你最棒!”
“嘿嘿嘿…”
林潭得意又有些害羞的笑容,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