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教谕有请(1 / 2)
就这样,林川为了《清华数学》的事开始忙活起来。
林潭、袁驰和李默见状,也不去打搅,安静地各自拿起一本林川带回宿舍的明算书,就在一旁看了起来。
虽然,与四书五经以及它们的译注比起来,各个时期流传下来的《算经》只能算是杂书。
但在读书人的眼中,它们与画本、小说、游记等真正意义上的杂书相比,又显得特别正统。
加之,科举中明算的占比越来越重,使得读书人爱不爱它,都得为了仕途而多看一些。
在林川心目中,喜数理不是坏事,若真能参悟其中道理并掌握一二,也算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本领。
何况,几个月前胡县令将几道明算题作为县试考题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于是,多少都学些《算经》,也成了现在考生们的必要。像林川擅长明算,已成优势。
朝廷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是你之后可以不从事明算一类的工作,但不能对此一窍不通!
正好,林川带回了这么多书,作为同窗,自然没有不看的道理。
要知道这些《算经》在市面上动辄要卖几两银子,现在免费就能看,难道不是白赚了吗?
接下来,整个甲字一号房舍,便进入到一阵安静当中。
林川最先拿起《缉古算经》研究了一下。
在另一时空,《缉古算经》又称《缉古算术》,是唐代重要的数学著作。
此书由唐代初期算学博士王孝通编撰,全书共收纳题目二十道。
唐时曾被用作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明算科考试科目,因而被奉为数学经典。
当然,它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它的题目也非常有意思,全书就一卷二十题,但难度都异常大。
第一题就是推求月球的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
林川简单看了一下,这与他曾经看过的《缉古算经》内容相同,但还是再次震撼了他对古人数学层次的理解。
果然,不论哪个时空,古人的智慧并不比今人低。
而且搞天文的学者,还要比别的行业人士懂更高深的数学才行。
即便是后世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学的相关专业,恐怕也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林川,占便宜在这一世的超强记忆力。
前世他看过的书,至今能从记忆中完整搜索出来。
他翻着这本翻刻的书,脑中是另一时空后世对此书的介绍、注解,校补。
“《缉古算经》于北宋元丰七年(184)由秘书省刊刻,今已不传。
南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翻刻,清初尚有一孤本,今不知流落何处。”
那,手中这本应该就是后世不知流落何处的孤本了。
“康熙元年(1662)毛扆据此影钞一本。
此影钞本后转入清宫,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影印,收入《天禄琳琅丛书》。
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所收《缉古算经》即依此影抄本为底本。
影钞本最后三页脱烂,致后6问残阙。
戴震校补了15—17问的文字,由孔继涵翻刻收入微波榭《算经十书》。
张敦仁撰《缉古算经细草》(183),校补了18、19问。
李潢撰《缉古算经考注》对全书文字作了校订,刊误补阙凡7余字。
骆腾凤《艺游录》对第2问自注中的错讹作了校补。
近人钱宝琮重加校订,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算经十书》下册(1963)。
王孝通,隋、唐数学家,天文学家,活动于6世纪下半叶、7世纪上半叶,生卒、籍贯不详。
少年时学习数学,然迄将皓首,未受重视。
入唐,起用为算学博士,太史丞。
时傅仁均历所推算的日、月食屡次不验,武德六年(623)起,王孝通受命先后与祖孝孙、崔善为校正傅仁均历,提出3余条校正意见。
他虽纠正了傅仁均的某些计算错误,然王孝通依据隋开皇历,指责傅用定朔、岁差等改进,则是错误的,在天文学上是守旧派。
《缉古算经》作于何时,不可考,《上缉古算经表》则在629年之后。
王孝通著《缉古算经》在数学上是有贡献的。
然他自以为他的方法在他“一旦瞑目”之后,就要“将来莫睹”,并自诩千金方能排其一字,这些都殊失一个杰出的数学家应有的实事求是、寄希望于后学的态度。
他指责《缀术》全错不通,是《缀术》确有错误,还是他与当时的数学家一样“莫能究其深奥”,不得而知。
《上缉古算经表》认为“《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至于上宽下狭、前高后卑,正经之内阙而不论”,当时人们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欹邪与平正两种不同情况,“遂于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因此,本书可以看作《九章算术》的续篇。
原为四卷,宋之后合为一卷,包括二十问。
本书共有四类数学内容。
第一问是,已知某年十一月初一合朔时刻及夜半日所在赤道经度,求夜半时月所在赤道经度。
他用《九章算术》犬追兔问的方法解决,纠正了旧术的错误。”
林川边看题,边追忆曾经在网上看过的注解。
第二至第十四题,则分别涉及了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妥妥的应用数学。
其中涉及了大量三次方程组,在没有公式的情况下,居然能硬解出正确答案,林川心里极度佩服。
而第十五至二十题,又是求勾股问题。
题干较之前几题要简单一些,但也都是解高次方程(三次及四次方程,还是那句话,没有公式的情况下进行硬解,令人头皮发麻。
这是怎样的计算能力,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林川若不是来自后世,学过高等数学,诸多公式,对那些题也根本无法解起。
正当林川专注于《缉古算经》,并以后世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的时候。
一旁的袁驰和林潭则分别捧着《九章算术》以及一部名为《四元玉鉴》的书看着。
而李默已经晕头了,看着还认真看书的三人,眼里尽是迷茫。
三人,无人注意他。
林潭手中的《九章算术》自不必赘述,在数学史上早已是大名鼎鼎的了,共收录了两百余道应用数学题。
而《四元玉鉴》之所以叫《四元玉鉴》,便是因为它的不少题目中出现了四元方程。
此时,袁驰和林潭捧着书,眉头微皱起。
这都是啥跟啥啊?
设未知数“天元(x”,再设“地元(y”、“人元(z”、“物元(u”,再列出二元、三元甚至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然后求解。
这与天书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