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教谕有请(2 / 2)
袁驰已经完全看不懂了,他目光呆滞,表情,不可描述。
与林潭对视一眼,只觉得当初的童子三试对他们学子竟是如此的仁慈。
要是换了这书里的题,不要说求解了,保管他们连题目都看不懂!
他们虽说已经从林川那里接受了“方程组”的概念,但眼下也是被难住了。
林潭放下书,感慨道:“明算一途,门槛甚高,之前还因会一点皮毛而沾沾自喜,如今看来,我是连门都还没有入啊。”
袁驰感同身受地连连点头:“是啊,叔平兄是没入门,我是连门都还没看到啊!
据说唐时国子监开设算学馆,这算学也是要考的!放在当下,真是难以想象。我估计是不行的。”
“确实如此,如今国子监虽然也有算学馆,但已成枝梢。
国朝纳士,已全然让道于进士科,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放在从前,林潭绝对不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国朝纳士,而通过“科举考进士”这一途径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接触的多了,生活中常被林川考,他发觉像“明算”这样的杂科,其应当为正科。
明算,在国家这台机器的运行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士农工商,儒法兵农墨,哪一家都缺不得。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很难再去置喙科举的好坏了。
袁驰看着林潭,他们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于是干脆,两人一起将手中的明算书本放下。
泡了一壶茶,开始边喝边说起了其它的事。
这更加高深的算术题嘛,他们还没有能力做,以后再说了。
~~~~
另一边,随着不断看下来,解题下来,林川对于古人在算学方面的成就也了解得越来越深。
对此,他也感到了压力。
在数学上,有许多理论,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他面前,已有了好几座巍峨的高山。
他编著的《清华数学》想要绽放光芒,则必须登上这些高山,并比它们站得更高才行。
夜深了,林川放下书就寝。没完成的题目,明日继续。
就这样,林川的时间中,文理并行好几天。
这日下午,林川等学子正在射圃进行箭术练习。
所谓学院六艺中的“射”,即射箭的意思。
周朝时,孔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而随着唐代科举日益完善,进士科取代了其它招贤纳士的法子,这六艺的重要性也就有所下降了。
到了如今的大清朝,六艺已成为学院之事,只做科举的补充。
并且,六艺中的御与射进行了合并,又增加了律。
所以,林川他们现在所学的“射”,其实已兼顾了“御”。
只不过因为文武分开,对于文臣而言,在射和御的要求上,难度都已经大幅下降了。
士子像汉时那般“上马治军,下马牧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学宫射圃,作为习射场所,其实就是个大操场。
教员姓邹,是一名孔武有力的军户,据说参加过武举,还在巡检司任过职。
后因其武艺超众而被宋教谕相中,请到了县学,担任“射御”科的教员。
一名县学教员的年收入为奉银十两,薪银六两,另有地方性的家火银、马匹银等折合补助六两,合计二十余两。
算是旱涝保收的好职业,也比在巡检司任职安全。
林川他们上课时,先围绕着操场跑上几圈,之后拿上弓具,对着靶子开始练习箭术。
县学中里还豢养了三匹骏马,据说课程的后半段,还要进行马上习射。
当然了,如今地方学院的“御射”也是作个样子而已。
学子们坐上缓步行走的马然后射出几箭,只要中了靶那就算有成绩了。
朝廷对文人的要求与对武人的要求完全不同。
现在的士子与汉时的士子,不可同日而语。
林川对如今的时代要求是有些失望的。
他一直尊崇的是,士子也要文武双全。
汉子骨子里是尚武的,所以,见了马,让从未骑过马的学子们兴奋得嗷嗷大叫。
个个都恨不得马上翻身跃上马背,一副欲纵横疆场的样子。
今日的风比较大,比较冷,新老秀才们在校场上一通长跑,射完两筒二十四支箭后,便找了背风的地方开始休息。
一众人姿势各异的或坐或蹲或站,闲谈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一个主题。
大家正聊得起劲,就见一名斋夫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哪位是林明德?”斋夫拱拱手,对着一干秀才客气地问。
学宫斋夫,即县学里的后勤人员,也就是后世学校有编制的“教职工”人员。
斋夫平日虽然不司教学,但也是管事的。工作轻松又体面,年薪则为十二两。
“学生正是。”林川闻言站起来,朝斋夫拱手回礼示意。
那斋夫看到了林川,匆匆打量一眼,上前几步道:“教谕有命,让你去一趟教谕厅。”
其他学子纷纷看了过来,大家脸上的表情既有担忧,又有好奇。
林逑、林江、林潭三兄弟也不例外。
“有劳您前来通报。”林川语气真诚,对斋夫作了一揖。
他一直禀持着有礼有节的社交标准。
虽然不知道宋教谕找自己有什么事,但对于前来通知的斋夫,礼节必定到位。
那斋夫见林川真挚地朝他作揖行礼,心情很不错地还了一揖,笑容有些慈祥地说道:“快些去吧,莫让教谕久等了。”
“好的,多谢您!”
林川对同窗们团团一礼之后,才大步朝着宋教谕的办公室走去。
教谕厅和食堂、射圃等都在学宫的后方,距离不远。
很快,林川就到了教谕厅外。
门开着,但他还是礼貌地轻轻扣了几下门框,听到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后,方跨门槛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