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启程(2 / 2)
前世的自己和表哥们,感觉都很隐忍的。
气盛的,感觉多是背景深厚的黄带子红带子,富二代或自以为是的富二代。
林川摸了摸脸,难道自己的脸在他人眼里是一张拉仇恨的脸?
不能吧,他自觉自己长了一张笑脸,不笑也似在笑,亲和力十足的,两世的人缘都很好啊!
林川又走了二步才忽然反应了过来:哦!我这招人同情,其实还是路人缘也好的体现吧!
恭喜你,答对了!
三月初十,就是衡阳书院招生考试的日子,所以林川他们跟随王山长需要在正月里动身启程。
在三月初十之前,必须要到达衡阳书院。
据林川了解的资料信息,前世的衡阳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年,是五大书院中创立最早的,但最后也是遭到破坏最严重的。
在朝代更替之时,作为湘南军事要地的衡阳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石鼓书院在两宋之交、元末、明末以及近代都遭到了战火的摧毁。
尤其是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石鼓书院的所有建筑物均被日军焚毁,大量文物遭到严重损坏和遗失,院内仅剩一些烧不烂、搬不走的古石碑幸免于难。
1964年,石鼓书院在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的要求下组织重建。
可受限于历史条件,加上古代文献收集困难,经济条件不足等原因,仅仅是在石鼓书院周围进行了环境改造…
栽种一些树木花草,搭建几座简易亭台,书院竟变成了公园。
林川前世游览过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还有长沙的岳麓书院。
湖省的衡阳书院据学兄们讲位于衡阳的石鼓山上,处在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之处。
唐宋名士韩愈和朱子分别作了《合江亭》,而合江亭为石鼓书院一景,《石鼓书院记》,并被刻于石碑流传后世。
从黔州省府到衡阳书院的距离大概有一千六百余里,最快的速度也得二十天左右才能到达。
林川本来想就自己和林潭,再加上林小兵这个赶马车跑腿的,三人去书院就行了,可四个长辈说什么也不放心。
最后还是又加了一对已经三十岁多一点的中年夫妻和一个四十岁退下来了的老兵。
那对夫妻是要跟着林达夫妻俩一路上京城的,老兵则跟着照顾保护林川、林潭二兄弟。
几个人的路引什么的,都是年前在新场县由县令办好的。
林三柱为几人找了商队,顺便搭个顺风车,一来人多也安全,二来也能少用一辆马车,省些银子。
若是雇一辆马车,最少要十两银子人家才肯前往,还要包吃。
出发时,林家两辆马车载人载物,装的大多数是林达夫妻俩的。
林川除了三套单衣,大衣和厚棉袍是要穿到天气热才会换洗的。
这次长途游学,他没带书,只带了脑子和笔墨砚,林潭带了一套《易经》和一套《礼记》,四书都没带。
他们将书和译注都记在了脑子里的,到了衡阳之后买纸抄书。
王山长带出来七个学生,才回去二个,有二个已经是举人的,留在这边为吏,学习政务顺便谋生。
另三个在这边州学当交流生。
他还带着二个三十岁左右的下人,一个健妇,当保姆用的。
马车上的日子,林川和林潭除了背书,听讲,看看一路上的山水以外,一直在琢磨前些日子二个学兄说的话,偏门吗?
那就意味着衡阳书院的考试题目可能不仅仅出自四书五经或者是主流书籍。
那拼的可就是一个人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了。
说实话,这对于出身普通的学子来说是非常不友好,普通人家哪有那么多书可看!
“吁…”前面的马车停了,后面的跟着。
“兄弟们,咱们要在这个镇上交批货,顺便歇歇脚!”商队主事派了一个中年汉子沿途通知。
“歇歇脚也好!”
林川对林潭笑道:“在马车上都快被颠散架了。”
“小川…”
林潭下车了拍着大腿,扯着略痛苦僵硬的笑容对正下车的林川诉苦道:“感觉这个腿呀都不是自己的了,木登登的,不大听使唤。”
“活动活动开就好了。”林川不大走心的安慰:“还好现在咱们走驿道,一路上很安全。”
这得多谢奢香夫人啊!不然,黔州这大山里的人民更艰难。
林川知道出门的艰难,他自己是做足了吃苦准备的。
“咱们还有多久能到啊?”林潭问道。
“快了,估计再有七八天就能到衡阳了!”
听到还有七八天才能到,林潭简直是生无可恋,自己的腿脚现在就已经肿了。
再过上两天,这脚估计连鞋都要穿不上了。
林川看着林潭皱成的包子脸,很不厚道的想笑。
不过,现在吃了苦,但印象深刻,以后也是一项谈资,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
这一路,怎么行走,又有哪些驿战,吃食的价格,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林川都有记下来。
他前世,挺羡慕那些去自助游的,这下,他不就是自助游了?!
而且,这一路有人跑上跑下安排吃住,又不怕迷路,有什么难?
二月二十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旅程,终于进了衡阳县地界,到了石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