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考前(1 / 2)
在乡试之前的三个月,县学里就通知参加秋闱的考生不用来学宫了,可以在家里自行复习。
有些要回原籍考试的考生也可以早些赶路回家备考。
林川之前顺利通过了科考,并不负众望的获得第一等一第一名,同样获得第一等的还有老少二位曾秀才和陈有良等。
这一年,陈有良和小曾秀才,秃秀才跟林川还是不大对付,不过是他们单方面的对林川有妒意。
有妒意归有妒意,也不妨碍他们请教林川问题,占林川师父王山长寄过来的资料便宜。
不得不说,这三人不仅仅是脸皮比较厚,而且确实勤奋,在林川这些同窗面前也是不耻下问。
就拿骑射技术来说,陈有良居然还能拉下面子去向元沐阳兄弟俩请教,他们互相顶杠不是一二回。
好几次,林川见元沐阳看着去向他请教的陈有良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由此可见,元沐阳的见识还是太少了。
生活中,可是有不少这种一边在嫉妒人,一边去占便宜的人了。
这种又当又立的人,让老油条林川都不得不佩服。
二世为人的他,都没有修炼到那种境界。
甲班的学生基本上通过了今年的科考,令人意外的是秃秀才,他平时成绩还算可以,故而傲气。
但这次,他却挂在了第二等的末尾,差点失去参加乡试的资格。
林逑和林江都没有通过科考,只能继续留在县学读书。
林川和林潭科考完获得乡试的资格后,就一起结伴回了黔州省府的林家,开始专心致志准备乡试。
也通过了科老的林大伯不舍得离家离幼子太长时间,准备临近乡试之时才到省城。
林川和林潭兄弟俩同住一个小院子,方便互相鼓励监督学习。
林三柱吩咐段淑坤早早为县上的考生另准备了一个大些的院子。
如果有考生找上门来,方便他们借住在林家。
这就是此时代之人的纯朴,很讲究同乡之情。
林小兵与之前一样,负责打探外面的消息。
段淑坤这个当娘的,天天亲自下厨,为儿子、侄子准备营养餐,补养身体,照顾饮食起居。
监督厨娘实验考试时所需的方便食物,准备驱蚊熏香,笔墨纸砚等等,还花银子买了常用中成药。
她信不过林川这个毛头小子,又说医者不自医,请了个郎中等到十天一诊脉,而且预定了考试完时的看诊。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段淑坤为儿子侄子忙里忙外的,可把林川和林潭感动坏了。
二人半点不敢偷懒,生怕辜负了段淑坤夫妻和几个家下仆人对他们的苦心付出。
乡试是在布政司驻地的一省府城举行,黔州在林川的认知里就是前世的贵州。省城就是贵阳市。
林川他们当初的院试也是在此参加的,至于为什么不是在真义府举行院试,他也不知道。
当然,他思索过,大概是这个时空大清的科举还借鉴了一些唐朝的科举制度,同时又有明朝制度。
官学分社学(蒙学、小学),县学、府学、州府学,相当于前世的普通中学和国家重点中学,师资力量不同。
私学分为私孰,相当于蒙学、小学,而书院,相当于私人中学,学费比官学贵五成至一倍左右…
私学的教员更多,文化程度更高,而且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六艺八雅之类的都得学,还年年有一次去外地游学的项目。
林川和林潭等考生对贡院不算陌生,这心理上感觉舒服一些。
根据报名时发下来的考试规章制度表,与以往林达讲述过的秋闱相差不大。
也已经确定了乡试要考三场,九天,至于考完出来后是否会虚弱得走不动路,得看个人体力。
林川、林潭兄弟俩一日三餐有肉蛋疏菜和大米饭、灰面馒头吃,晚上还有一顿鸡蛋面宵夜…
天天那么辛勤读书,锻炼身体的情况之下,都已经长胖了二斤。
想让当娘的段淑坤不要准备宵夜,可依旧小孩子的话不顶用。
段淑坤恨不得一天八顿的喂养儿子,让他成为健壮无比的考生,考完出来还能够精精神神的。
黔州府因为马上要到来的乡试而热闹不已,那住宿的价格也是直线的上升。
林大柱和县学的考生终于也结伴提前了三天到达省城。
老少二个曾秀才因为和林家长房有姻亲关系,住进了林川家。
陈有良和秃秀才也厚着脸皮住了进来,而袁驰却依旧与其他考生一起住的官驿。
林川觉得袁驰这人,怎么说,是个不大喜欢欠人情的人。
邀请了他住林家,他不愿意,林川便也不强求。
朋友嘛,互相尊重很重要。
林大伯和林潭住一间房,与林川一个小院。
两个曾秀才和陈有良、秃秀才住在客院。林家也管他们吃,还派了李贵为他们四个跑腿。
城里的官驿和私人客栈基本上是爆满,特别是靠近贡院附近的。
人多了,事情多,还有各种小道消息更是满天飞,大部分都是关于这次黔州省乡试的主考官。
毕竟,乡试题目可就出自主考官之手。
林小兵探听回来的消息各种各样,有说这次的主考官是朝廷吏部郎中的!
也有说是刑部的郎中的;还有说是大理寺少卿的;
当然,还有神秘人说这次是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张良。
老曾秀才听到最后大吃一惊,“什么?你小子可别吓我,咱们这里可没被派过礼部侍郎,如果真是这个张良张成贤的话,那咱们可就惨了!”
“有多惨?”林川显然也是竖着耳朵在听林小兵的报道,闻言,与几个小子,林大伯一起看向老曾。
这个不是汉初三杰的张良他是没有听说过的。
师父王山长讲过几个翰林官,可没讲起过礼部的张良。
“这个礼部侍郎张良是前朝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才子。
有人说他的连中六元有水分,是因为他家世好,前朝又快到末年之时,科举不清明。
因此,造就张良性格乖张。
但是,不论传言怎么说,我认为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因为他的家世没有强大到六次考试,个个考官都捧着他,点他为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