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考前(2 / 2)
连中六元,足以见得他有多么厉害,就是官运也不错。
他现在大概是四十五六岁,已经是礼部侍郎,正三品京官。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无数学子们向往的存在。
正三品京官,更是无数官宦的一辈子的追求和达不到的高度。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人来本省的乡试,大家应该高兴才是,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人家学识渊博,出题的难度相当高啊!
听说上届乡试他是松江府的主考官,在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出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地域,举人的录取人数却是创造了历史最低。
一般来说,像松江府每届举人的录取人数大约在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人之间;
而上一届,他却只录取了八十九人,可想而知,他出题出的有多难了。
且他还不将就,宁愿少取,也不降低标准!哪怕因此招来了无数恨,无数怨。
因此,现在哪个省的学子都不想碰到张成贤作为主考官,毕竟大家可都不是可以连中六元的才子。
可张侍郎作为礼部侍郎,年纪又不算老,耐得住奔波,总有一个省的学子要摊上他。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等待人家升任尚书了,到了二品尚书那个位置,他就只可能当会试主考官。
但看来,咱们的这届乡试肯定是不可能的。”
林川边听老曾讲张侍郎的传奇人生,边仔细的回忆了一下上届松江直辖府的乡试题目,不得不说是真的很难。
嗯,希望这次黔州省的秋闱主考官千万不要是这个张成贤。
林川心下暗叹道,他倒是已经成贤了,自己可还是个考生。
不过人嘛,总是越怕什么就越迎来什么!
当乡试的主考官已然到达了黔州省府,带着同考官们一起住进了打扫得焕然一新的贡院之时,所有得了消息的考生和家长们脸上都有郁郁之色。
主考官正是大家都闻之色变的张良张成贤张六元张侍郎。整个黔州城是听取哀叹声一片。
要说这十天半月里,黔州城哪处最为火爆热闹,那自然是各大书局书铺。
每次乡试的时候,那些六部郎中、翰林侍讲和礼部左右侍郎曾经作过的文章就会大火一把。
林川听了林小兵讲述的许多热闹,有幸得了个靠谱的师父,寄过来许多翰林的文章;
不幸的是,王山长师父大概认为张六元张大才子侍郎应该去的是江南、江浙、江西、湖省等文风鼎盛的省府。
所以,王山长寄过来的文章册子中,没有张侍郎的。
林川没读过张六元张大才子的策论类文章,读过的,只有他流传甚广的一首诗。
而且,没有进过翰林的外祖,与张侍郎也无交集。
听说书局书铺关于张侍郎的文章,这二天都卖疯了,二十两银子一册,不够卖。
林川本想让林小兵去排队买一份的,结果,没轮到。只能算了。
听说有些人已经开始拿今年黔州省的举人录取名额打起赌。
以往本省乡试的录取人数基本上会在五六十人左右。
今年显然并不乐观,竟然有人预估录取人数在三十人以下。
虽然是有调侃的成分,但是无异于给参加乡试的学子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哥、小川、小潭,你们可别受小道消息的影响,不论是谁主考,乡试都会很难!
录取多少名额,朝廷基本上是有分配好的。不会因为题目难易增加或者减少。”林三柱这么悄悄告诉林家的三个考生。
“你们只管尽力考试,不用多理会外面的消息。我说的这些,你们也别出去讲。”
“嗯,我们明白的!”林大柱回答,林川和林潭乖乖点头。
“张侍郎即便是主考官,他也是听陛下的吩咐。题目难易,都有陛下的意思在。”成绩拔尖的,无论题目多难,都能考上。
林三柱估计当今陛下有打压一下黔州省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只有陛下才知道。
反正,他分析过,陛下善于搞平衡,需要打压哪个省时,他就派张六元、户部陈侍郎和翰林院学士下去当哪三个省的秋闱主考官。
这三个人都是学识渊博的状元郎,也都是保皇派,百分百听陛下吩咐的臣子。
当然,他听来的许多消息是不便直接告诉小孩子的。
现在唯一能够告诉兄长、儿子和侄子的,就是定心,稳住状态,尽力考试。
林家的三个考生,林川和林大柱没咋受影响的。
他们一个是自信,一个是预备好了顺其自然,搏一次秋闱,考上了是惊喜,考不上也正常。
比较是有压力的是林潭,但压力也没有老曾秀才的压力大。
老曾秀才基本上是等于放弃了挨贡来参加秋闱的。
秋闱不中,至少有三年时间,学政不敢举荐他去国子监。
不然,学政肯定会受人致疑。
而林川估计,老曾秀才大概是年纪太大,最后搏一把,大概也不想受举荐去国子监。
六十六岁,即便学政依挨贡的程序举荐,他千里迢迢上京,能不能安全抵达都不知道。
参加科考,在本省,至少不用担心有水土不服这一点。
“六元及第!”林川很向往,心里对张侍郎很是佩服。
“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多少难得……”
至于张侍郎题目出的为什么那么难,大概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可能人家压根不觉得出的题难啊!
就像林川前世为同桌讲解数学题,他自己觉得简单得要死,一步一步讲得很详细…
他以为同桌听懂了,结果她还是一头雾水,用迷茫的小眼神看着他,让人感到十分无奈。
他只好放弃,终于知道有人就是缺少了学好数学的那根神筋。
林川进了号舍,检查完当考桌和凳子,床的木板都没有问题后,还在号舍旁边用以防火的水瓮里打了一点水进痰盂中。
想着此时,元沐阳兄弟俩回到大概也已经进了松江府的贡院。
不知道去边关的高亮,到达目的地没有,每个人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又想着林逑林江,他们兄弟之间又已开始分道而行了。
林川也不知道兄弟中,谁会陪着他一路前行,他衷心希望林潭不要掉队,更希望林达能够一直在前引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