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八宝流苏车里的思念(1 / 2)
(1
皇甫府上,杏、梨、榴三园母女谈心之际,流福井大街上,皇甫嘉、张大娘子的车队正往回走。
从嘉安堂祖宅回来的路上,皇甫嘉和大娘子一车,灿秀一车,苏妈妈抱着安秀一车,随行的丫鬟、小厮十几人,颇有些气势。
(2
今日,拜了皇甫家族的祖宗,灿秀正式更名为“皇甫灿秀”,名字被记在族谱之上,成为张大娘子的嫡子,这便落实了“灿哥儿”的身份和地位。
拜祖宗时,灿秀瞥一眼嫡母,觉出她是真心想要自己这个儿子和安秀这个小女儿,灿秀心下高兴。
回来的路上,自己一个人坐在车里,灿秀忍不住哼了几句现代歌曲,但因为怕暴露身份,没敢太大声。
昨晚,临睡前,灿秀一时忘形,唱起自己最爱的《沉默如金》,被遐心、采蘩听见后,好生“教训”他一番。
灿秀这才记起来,在古代,没有歌星一说,但凡从事娱乐行业的,都是贱籍,属于下九流。
于是,有人在时,灿秀不敢再随意开口。
(3
灿秀唱歌之际,他前面的那八宝流苏车里,嫡母张大娘子正思量着家里的孩子们。
忽而得了一子一女,且儿子聪明伶俐,相貌出众,将来必成大器,这是叫张大娘子十分高兴的事情。
此外,张大娘子近来时常考问钟秀几个孩子的功课,觉得女儿们越发出色,心里很欣慰。
思及这些,张大娘子忍不住面露喜色。
(4
皇甫嘉瞥见后,问道:“良人所思何事?”
于是,张大娘子便与夫君说了几句菡萏园的闲话,而后言道:“灿哥儿这年岁,亦该去上学堂才好。他们姐弟年岁相近,姑且在一处读书,官人觉得可好?”
皇甫嘉颔首道:“家里的事,你来安排便好。不过,这两日可先歇一歇,一则叫灿哥儿与家里的人熟悉熟悉,二则端午节临近,趁机聚一聚。”
张大娘子颔首,以示赞同。
(5
他们夫妻二人说着话,听见车外头吵嚷声不断,想是又来了难民。
近日,苏杭一带的难民越发多了。
想到这些,夫妻二人都忍不住叹气。
“好好的汴梁城,竟成了金人……”张大娘子似乎想说点什么,但又自觉无处说起,只好顿住了。
好在,张家早十几年便合家搬来杭州,战乱之际,无人伤亡,只不过北边的财物损失颇多。
皇甫嘉道:“乱世如此,你我一介布衣,又能如何?”
说着,皇甫嘉搂过大娘子,安慰她几句。
皇甫嘉知道,大娘子的叔伯家还有很多人都留在东京,又或者逃了出来。不管如何,眼下的生活定极其困苦。
虽然因为家产的事情,大娘子与他们不和,但终究是骨肉兄弟。
张大娘子道:“当初,若非几个叔叔伯伯逼着我父亲过继他们的儿子,以继承家产,我父亲不会一怒之下与他们断绝往来。彼时,亲族不和,俱居于东京,难免复生嫌隙,父亲这才决定合家搬到杭州。如此一说,我倒该感谢他们。”
(6
说起往事,张大娘子心里还是有些恨。
担忧族亲,是真;可恨他们,亦不假。
张大娘子是家中独女,连一个庶出的兄弟姐妹都没有。
按照族里的惯例,其父张三官得过继一子,待大娘子出嫁后,家产便由继子继承。
张三官坚决不同意,他只爱自己的独女,坚决要把所有的财物都留给自己唯一的女儿。
为此,族里三番五次折腾父亲,母亲禁不住妯娌们冷嘲热讽、反复威逼,便病倒了。
举家到杭州不久,母亲病情越来越重,不久便撒手人寰……父亲十分爱重母亲,因过度伤心,没挨过几年,也西去了。
这是关于张家陈年旧事的一段插话。
(7
时至今日,每每到了父母生前居住的承英阁,张大娘子都还忍不住心酸落泪。
细细算来,父母的死,张家那些叔伯兄弟脱不了干系。
对此,张大娘子耿耿于怀,一直不肯原谅族亲。
前几年,有个侄子前来投奔他们,张大娘子只给了五十两银子,便把他打发走了,断不肯留他在皇甫家,怕他生出谋夺家产的念头。
要知道,彼时,皇甫家也只有女儿。
那侄子走后,张大娘子心里有些不忍,随着时间推移,对族亲的那些恨意消了些许。
(8
去年,隆冬,听说东京被金兵攻下,张大娘子连着好几日吃斋礼佛,求族亲众人平安。
不过,这鬼神之说,原无任何依据,但求个心诚则灵罢了。
至今,张大娘子还未收到任何关于张家族亲的消息。
母亲赵氏那边的族亲更是不得而知,早已多年不再联系。
(9
张大娘子的母亲赵氏原本是弘远伯赵家嫡女,当年议亲时,多少公侯世家提亲,赵氏都不答应,非要嫁给商贾出身的张三官。
这一事,气得外祖父——当时的弘远伯——要和母亲赵氏断关系,但外祖母——当时的弘远伯夫人——心疼母亲赵氏,还是给了诸多陪嫁。
母亲赵氏去世后,那些陪嫁自然都归了张大娘子自己,包括皇甫一大家子如今居住的院子。
虽然皇甫嘉弃文从医,在官场没混出来,也没什么家财,但张大娘子属实算得上杭州女首富,除了父母给的陪嫁,她又承袭了弘远伯府给母亲赵氏的陪嫁,还兼管父亲留下的张家千万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