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八宝流苏车里的思念(2 / 2)
这些,才是皇甫嘉不理家事、小妾们不敢生事的主要缘由。
(1
不过,纵然手握亿万家财,吃喝不愁,张大娘子还是不免伤心惆怅。
张大娘子觉得上天太过残忍,给了自己富贵无极的生活,却不肯恩赐一儿半女;给了自己超越世俗偏见来疼爱自己的父母,却早早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叫自己孤苦留在人世间,徒有悲伤和思念。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痛苦,张大娘子已然承受多年。
父亲、母亲不在,若得一二知心的亲族也好啊。
然,此心愿也很难达成。
张家那边自不必说,叔伯兄弟一个个都是“吸血****亲活着时,他们尚且对自己无情,更何况当下?
当下,能叫张大娘子牵挂的,便是大舅舅一家。
(11
当年,张家还在东京时,弘远伯赵家和张家几乎不联系,弘远伯不止一次骂女儿忤逆不孝,但外祖母和母亲私下常常见面。
外祖母和善,自己出生后,曾经得几年她老人家的眷顾。
只可惜,自己当时幼小,不记事。
时隔多年,外祖母的音容笑貌已经渐渐模糊。
(12
彼时,父亲家业渐丰,甚至一度成为东京首富时,大舅舅正外放益州,外祖父一家随之而去,迁出东京城。
后来听说,外祖父母先后过世,大舅舅袭爵,而后似乎回了金陵,但不知道消息真假。
金陵正是战区,不知舅舅一家如何了。
大舅舅是外祖母所生的嫡长子,是母亲赵氏嫡亲的哥哥,同父同母,感情自然甚于旁人。
当年,背着外祖父,大舅舅时常偷偷到张家探望。
后来,因为各自的生计,大舅舅去了益州,母亲随父亲搬到杭州,山高水长,他兄妹二人便音信不通。
(13
母亲生前甚爱习字,最喜欢抄习的一首诗便是李义山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张大娘子常常思量,母亲心中大约十分渴望有一只“青鸟”,能替她探来父母、兄长的家书……思及至此,张大娘子难免又心酸一阵子。
见大娘子神色烦忧,皇甫嘉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你亦不必过多挂怀。”
张大娘子的心事,主君历来不懂,多说无益,她只无奈一笑罢了。
这些,都是灿秀还不知道的内情。
(14
其实,对于灿秀而言,张大娘子是时的心境,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孤独、悲苦,张大娘子极其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灿哥儿和小八,一下子填补了张大娘子心里的空白。
张大娘子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大约因为太过“孤独、悲苦”,她十分期待灿秀、安秀的到来能够改变一些事情,能够让东篱园福颂堂热闹起来。
(15
流苏车“哐当哐当”,一路穿街过桥,从流福井回到了荐桥南广源街。
这一路,途经多个街区和桥梁,时快时慢,午时将过,张大娘子一众才到了家门口。
众人下车,按照主仆秩序往里走。
是时,大姐儿钟秀带着五个妹妹和三个小娘正在门洞候着。
一一见礼后,众人才进大院……安排停当,张大娘子、皇甫嘉率众人在和兴堂落座。
(16
今日,几个小娘的装扮都素淡雅致,张大娘子心下喜欢。
往日里,张大娘子最看不上李小娘浓妆艳抹。
不过,一个月见不了几回,大娘子便也不责怪那小娘。
和兴堂上,瞥一眼李小娘,看她未簪花,张大娘子心里道:“这个李小娘,今日怎么忽而开窍了?莫不是灵丫头劝通了她?”
三园的事情,张大娘子本不爱管,也不大喜欢看见她们,只看在主君和六个姐儿的情分上,吃喝穿用照例供着罢了。
往常,能不见,张大娘子便不见她们,除非必要,大娘子从不叫小娘们到自己跟前。
只是,梨园里,灵秀多次劝解李小娘无果,这事儿便慢慢传出去,张大娘子亦听闻一二。
(17
自“弄璋之喜”无望后,皇甫嘉心灰意冷,不甚在意那三园“弄瓦”的小娘,一心钻研自家的药铺去了。
一年中,除了寒食、端午、中秋、除夕等重大节日,小娘们基本看不见主君的影子。
但凡有一个小娘能够生出儿子,三园在主君心里的地位也绝非如今这般。
这是关于三园的插话。
(18
是时,众人坐在和兴堂上,皇甫嘉扫视片刻,目光停在大女儿身上,言道:“钟秀,你乃家中长姐,灿哥儿初来乍到,日后你需多多帮衬一些。过两天,荣秀轩开课了,灿哥儿亦要与你们同去菡萏园。”
钟秀道:“父亲放心,我和二妹妹、三妹妹断不会让灿哥儿受委屈。”
说着,钟秀特意看看灵秀、毓秀。
灵、毓二秀会意,先后附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