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行 | 记忆(1 / 2)
关于香港,我曾写过一份很长的旅游攻略,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去香港旅游的游记,不是因为出差和公务,仅仅是闲游。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回看,那篇游记里的很多攻略依然用得上,正如,当我们隔了几年之后再去香港,竟发现一切都没怎么变。
大概是因为,香港的社会制度和我们不一样。
香港属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城市不能够用“日新月异”这样的词来形容。
只有发展中的社会才会日新月异。
短时间之内,香港应该是见不到“奇迹般”的变化了,直至它的发展速度和大陆齐平的那一天。
唯一的区别是,两年前去香港,我是一名跟随(廉价购物旅游团的游客,而两年之后再一次去到香港,我是(以旅游媒体人的身份接受香港某个旅行活动的邀请,作为嘉宾去记录。
两者的感受完全不同。甚至,体会到了鲜明的反差。
记得我跟随(中老年旅游团一起去香港的那次,带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年纪3多岁的女性,全程透露着作为香港人的溢于言表的自豪感。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们,自己家的房子值几百万,但是面积很小,“只有46平”。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面积对于香港的底层老百姓来说,已经属于“大屋”了。
两年之后,我再一次跟随香港的邮轮出行,则是全程有媒体的同同仁陪同,同行的人很多都是去过几十个国家的旅游从业者。
这一次也给我们安排了导游,是一个较为年长的大姐。当她一上车、看到我们一行人的精神状态和随身的各类装备,便迅速地收敛了“光芒”,先是自我介绍说,她是香港为数不多的“金牌导游”,随后,言辞中肯地做了一次谦虚谨慎的陪同。
“应变能力强”,是一种香港特色。
在香港,表达“自豪感”是无需添加掩饰的;“以貌取人”且“取”得恰如其分,是一种精妙而实用的技术活儿。这是一个很“势力”的城市。
但是不要误会,我这话并不含贬义。相反,我很欣赏这样赤裸裸的处世模式。
在一个不藏着掖着的环境里求生,即便贫穷,也落得个痛快利索明确磊落,少走很多弯路。
只是想说,在香港旅游可以体验到一些过分现实的人生状态。
香港旅行,是一个感受人性的过程。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遇到的事情都是当下那个阶段必然会发生的。
说白了,在我作为一个小白“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人家不把我当回事儿,那不是人家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的我的确没什么值得让人把我当回事儿的资质——当一个人不够“重”的时候,还要朝着别人要(超出自身能量场之外的尊重,这是不现实的。
旅行,是一个看尽人间百态的过程。
当一个人把人性的本质都了然于心,在其身边以及自己身上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足为奇。
即便我几次到香港旅行的待遇完全不同,我依然非常喜欢香港。
在我的感受中,香港特别当得起“城市”这个称呼。
这里的码头海天一色,随时随地可以坐在拂面的暖风里晒晒太阳、打个盹儿、休息一下“度个假”,起身不远处,便是那熟悉的写字楼钢筋水泥层层叠叠;
这里的市民那传统厚重的中国式风骨混着优雅高贵的英气质,在全世界独树一帜;
这里有着比上海更加现实的“排外感”,也有着比深圳更加分明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