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书院的热闹,剿匪结束(1 / 2)
第225章书院的热闹,剿匪结束
中书令和章辞那边的场面也很火爆。
元丰县城的书院都收到了帖子,派夫子们前去听课。应贤书院那间最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
柳怀瑾那个班的学子都参加了,他们是沾了主办方的光。崔云朗来了,史县令父子也来了。
史县令拜访官员们不方便,来书院听课是天经地义光明正大的。一方父母官关心一下学子们的读书情况,理直气壮啊。
还没开始讲课,众人先盯着主位几人的颜值痴迷了。三位公子玉树临风,自是不必多说。中书令的气度更是令所有夫子学子们折服。那史县令也是个英俊潇洒的,又顶着县官现管的身份,自带气场,颇有风范。
每个学子面前都发到了一张纸。学子们盯着试卷,表情各异。
江夫子说:“考试要考经贴,今天便先考考大家对《论语》的掌握情况。”
《论语》是这群学子都学过的,用来测试最合适了。
有些学子已经遗忘了很多,题目有很多空着;有些学子背诵很熟练,但是默写不熟练,有些学子看一句就得把整章从头到尾背一遍,答题速度就拖慢了。
总之,收上来的试卷,没多少既写满题又写字漂亮的。
史县令和应贤书院的几位夫子一张一张试卷翻看着,即时点评几句。这套流程花了些时间。
章辞说:“我家里的弟弟妹妹很多,他们晚上通常不看书的,都是几人在屋子里相互背诵,或者出题辩论。”
史县令笑着说道:“自己默默背诵,往往品不出状态如何。同窗之间相互背诵相互督促,可提高效率。”
学子们听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史县令看向书院的范院长:“这些卷子上的字看着都是一模一样的,是雕版印刷的吗?刻雕版费了好多工夫的吧?”
范院长干笑道:“这些是探花笔记店铺里的。”
“探花笔记?”史县令看向中书令,“听说有令郎写的文章和注解?元丰的学子们有福了。”
中书令微笑不语。
接下来,中书令开始评点学子们的文章。
人多,挨个儿评点是不现实的,选谁的不选谁的又容易显得厚此薄彼。书院便采用了抓阄的方式,抽到谁的号,就评谁的文章。
第一个学子的水平不太高,文章勉强。中书令不说“内容不具体论证不充分”之类的评语,只是说了自己的论述,辅以生动翔实的事例,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合格、良好和优秀的文章分别是怎样的,以及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分别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夫子学子们听得眼珠子都不转一下。
待中书令讲完,众人大气都不喘一下,只是一个劲地拍着手,拍得热烈又持久。
对于第二位学子的文章,中书令先请其他学子们发表论述,让大家在对比中感受一下,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观点,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如何更好地进行论述。
然后,中书令针对其中一点说了几句,再次展现了探花的策论水平。众人的掌声更热烈更持久了。
范院长激动地抹了一把热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学子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中书令大人!”
吃饭的时候,夫子学子们也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范院长奉茶杯的手都在颤抖,“醍醐灌顶”“振聋发聩”“高屋建瓴”之类的词说了一箩筐,都不足以表达他的敬佩之情。
史县令的致辞颇符合他的身份。他感激中书令提升了全县夫子的认知,今后夫子们教书讲课的内容会更充实,学子们的努力会更有方向,读书作文的水平会在有进步,在将来的科举考试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洋洋洒洒,情真意切。
中书令微微笑着,没说“过奖了”“客气了”之类的谦辞,只说“元丰县人杰地灵,史县令和诸位先生学富五车,元丰县的科举成绩向来出色,将来也会再创佳绩。”又把众人激动得直说感谢。
陈帆带着孩子们到了柳家。孩子们扎堆去玩,陈帆跟老太太说了书店和馄饨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