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波粒之争(1 / 2)
老者走到姜末的跟前,轻声笑问道:“你在看什么呢?”
正看着太阳的姜末,突然听到身边传来一个声音。姜末低头看去,只见是那档案楼的老者,来到了自己的跟前。
姜末刚刚癫狂了一阵,此刻已经渐渐平复下来。因为发现了一件大事,姜末心中正有很多的话想要倾诉,看着老者来到身边,姜末笑问道:“你知道光是什么吗?”
老者不解,疑惑的看向天空。
姜末继续说道:“其实关于光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一场几百年的争论。”
听着姜末的话,老者更加的不解起来!
有这样一段历史吗?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其实古代的先哲们很早就发现,所有的实体物质都是由更小的实体物质构成,这种更小的实体物质就是现在所说的粒子。
既然所有的实体物质都是由更小的物质组成,那么光又是什么呢?
17世纪中期(明末,光的波动理论首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6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格里马尔迪首先发现,光在穿过两道相同宽度的狭缝(前后放置时,经过第二道狭缝的光会比经过第一道狭缝的光宽,之后在《光的物理学》一书中,格里马尔迪提出了‘光的衍射’现象。这是‘衍射’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1665年,英国皇家协会实验室主任,罗伯特·胡克(就是显微镜的那个胡克发表了他的波动理论,在《显微术》一书中,提出光是一种波。
这也是物理学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光究竟是什么”的讨论。
光的波动理论提出之后,因为当时对光的认识太少,再加上胡克的物理学地位,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不同的声音。
直到牛顿的出现,物理学上才出现了关于光的另外一种说法。
1666年,牛顿从剑桥大学毕业的第二年,进行了注明的三棱镜实验,也就是光的色散实验。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指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1668年,牛顿自己动手制成了第一架避免散光的反射望远镜。
1672年,牛顿因为制作反射望远镜,被选为英国皇家协会会员。为了表示感谢,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光学论文《关于光和颜色的新理论》。
正是这篇论文,引发了后来长达三个世纪的,光的“波粒之争”。
在这篇论文中,牛顿提出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因为这些微粒经过三棱镜之后被分开,所以出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胡克是当时英国皇家协会实验室主任,这篇论文理所应当的来到了胡克的面前。
胡克看到牛顿的这篇论文之后,立刻提出了猛烈批评。为此胡克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用来评价牛顿的研究,称牛顿的色散实验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一丝说服力。
牛顿也不是吃亏的主,收到胡克的评论之后,立刻写了一篇文章怼了回去。
1675年,牛顿再次发表了一篇名为《解释光的性质的假说》的论文,以证明自己光学理论的正确性。在这篇论文中,牛顿正式提出了光的‘微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