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重振民乐(1 / 2)
“你就是小谢推荐的那个小孩啊,来,找地方坐,别太紧张。”
薛一平听到动静,微微低头,双眼越过老花镜的上框看向门口,确定不是自己幻听之后,招招手示意李枢进来谈话。
李枢走进办公室,乖巧地将门给带上,走到薛一平的办公桌前,坐在了置于桌子旁给学生准备的椅子上。
满头银发的薛一平年纪也不小了,他跟谢沂歌的姑姑谢璇是同一辈分的老教师了。
他现在的工作重心也都放在了编写教材和探索民乐发展的道路上,年纪大了,身份也摆在那里,没有太多精力去参与教学类的工作。
偶尔他也会关注一下青州,乃至其他州的音乐风格,很遗憾,没有一次能寻觅到他希望看到的民乐新风格,又或许是那些民乐新风格并不受市场所接纳。
“别紧张,面试就是几个简单的问题。”
薛一平看到李枢脸上的笑容都显得不自然了,他和蔼一笑,轻轻摘下自己的老花镜,用眼镜布包裹严实放到了眼镜盒内,然后轻轻后仰,用一个放松的姿势靠在椅子上。
“小李啊,你为什么要选民乐系进修啊?这艺人进修班每年来镀金的人也不少,选民乐的还真是少之又少啊。”
这个问题是在李枢前期准备当中的,他定了定心神,正襟危坐。
“我没有振兴民乐那种宏大的愿望,我只是觉得民族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和特点,可能是那些西洋乐器听得多了,我想在创作歌曲的道路上掌握更多不同的元素。”
“像是梧州以前拍摄的武侠老电影,经常会用到各种民乐器来制作电影配乐,但是现在武侠类电影落寞了,仙侠类影视剧虽然炙手可热,但传统民乐配乐却被逐渐抛弃,成为了边缘角色。”
“我一直浅薄地认为,民乐想要扩大受众面积,就要做到让民乐元素和现代元素融合得好听又独特。”
李枢说的这些观点,薛一平这种民乐领域的大拿自然是见过很多次了,老人家腰不太好,于是他轻轻扭动身子换了换姿势。
薛一平笑着说道:“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民族音乐的困境与出路》,我这标题写的很大啊,但是这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民族音乐的困境依旧存在,出路我却还没有找到,你怎么看呢?”
这问题可不好答啊,薛一平这种大拿找了十年的出路都没找到,李枢难道敢张口就回答“我可以”吗?更何况,薛一平想问的恐怕也是李枢的具体看法。
看到李枢陷入沉思,薛一平觉得可能是自己这个问题给的压力太大了,于是又补充着说道:
“你最近写的那几首歌,我也听过了,我家孙女可是喜欢得紧,我老啦,思路难免陈旧,所以就想听听你们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想法,哪怕是对我们这些老思路有分歧也很正常,广纳谏言嘛。”
薛一平这么一说,李枢心里的压力非但没有变小,反而又加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