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重振民乐(2 / 2)
在入学之前,李枢也预习了很多民乐方面的乐理知识、理论知识,薛一平说的那篇标题为《民族音乐的困境与出路》的文章他也看过。
那是薛一平还在担任民族乐团团长时,接受官方文化报邀请,为文化报投稿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指出了他认为的民乐发展所遇到的五大难点。
第一,民族音乐严重缺乏优秀新作品,尤其是缺少那些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耳熟能详、百听不厌的通俗作品,而不是随便用了古典诗词、或者是简单用五音调式做出来的网络歌曲。
这种歌曲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用的最多,一开始流行的时候大家还在有理有据地品鉴歌曲,但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多了,是个人都能给自己戴上国风、民乐的头衔,然后用这头衔来显示出自己的特立独行,引导粉丝到处贬低同行。
民族音乐缺的,是那种能登台演出后,俘获各年龄段听众,让他们对民乐升起探究兴趣的优秀作品。
第二呢,薛一平认为民乐表演团体的整体演奏水平有待提高,这一点其实是跟他后续的第三、第四相关联的。
第三点便是,既然演出多是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的表演形式,那乐器在乐队中的整体音响表现应该具有规范的、统一的、科学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可部分民乐乐器还达不到规范化的要求,特别是功能性缺乏高度的技术性。
第四点就是老生常谈了,缺乏优秀人才,没人听,那就没人学,没人学,就没人发扬光大,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大部分的民乐系学生出了学校要么转行,要么就选择留在学校,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拥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
没人、没观众、没舞台,没市场,也就没有动力认真写新作品。
李枢相信自己一旦达到系统的要求,拿到奖励自己的古曲《将军令》解析后,他一定会大有收获,但是现在他没办法跟薛一平坦白这一切。
所以他现在也只能阐述一番自己稚嫩的观点,并且说明了自己学习民乐乐器,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受大众欢迎的通俗作品。
薛一平的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心态,这种从期望到失望的滋味,他这些年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对每一个选择民乐的孩子其实都抱有极大的期望,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薛一平调整好心态,笑着从抽屉中抽出一本早已经准备好的入学通知书。
“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希望你能在民乐系找到你想要的灵感,我很期待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才华成果,加油吧。”
李枢郑重其事地用双手接过入学通知书,站起身,对着老院长深深鞠了一躬后便起身离开了。
今天办公室内的这一番对话,让他的身上似乎又多了一份重担,一份让民乐站到舞台之上大放光彩的重任。
狗系统,别让我失望啊!
怀揣着对未来期待的李枢,正式开始了自己系统性学习民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