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凡生大受(2 / 2)
“这王大受,又字凡生,此人真的不凡啊。调任邢台知县岗位上后,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省命这么一说,更加引起我的好奇之心。
“快快讲来,让我听听,看他还有什么不凡的事迹和经历?”
省命说:
“他上任之后,就遇到了县东十六村联名上诉的案子。”
原来,当时的顺德府邢台县境内有百泉之水,与七里河水汇流之后,过河会村流入南和县,河水分为两支,一支东南流入澧河,另一支流经任县后汇入大陆泽。
事情的原因为河“水出邢而邢民使水曾不当下县十分之一”,乡民之间等欲“旁开耳闸”,以救民众水旱之危,但因为涉及到分水的比例问题,双方为此闹起了纠纷。又因南和、任县两地有显宦,在外居官的人多,地方对此不敢轻易裁决,相互之间推皮球使之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后来,这件事惊动了上级的管理官员。到万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日,顺德知府对此事进行批示“仰侯道院详示”,此后,道台官员批示“仰侯两院详示”,到五月二十四日,后来,当时抚院有批示“仰道查详报。”其按院有处理的详细批示;“旱极矣!以邢水救邢地于势良急,于理亦顺,既经该府亲临查勘,更分明白,即建六尺耳闸可也”。
按此,这个问题应予以解决,事已愿违,此事非但没有解决,而是愈演愈烈,具东十六村联合起来,以许思玉、王三乐等人为代表,联合状告关家湾用水这件事,此间,民众冤声载道,惊天动地,竟然有人投水而死,使得民怨激化,数千人上衙告状。
为了促使问题的解决,上司省府还派来了“巡方使”,三级官员到场进行审理。根据《顺德府志》的记载,说:“上台有阿狥意,大受屡以理抗,请巡方使亲勘。巡方使意欲同各上台,时听审者数千人窥向背,冤声动天地,竟有投水而死者。各台惊惧莫措,是案始定。”。当时现场各方冲中实激烈,引发的事件而悲壮,前所未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大受不仅自己亲躬实地考察,还邀请了上司官员前去勘察,促使修建关家湾闸方案的落地,这样才使问题得以彻底的解决。
据《畿辅安澜志》记载:“关家湾闸,武家庄闸东南二里,明万历间知县王大受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府金文淳重修”。另据金文淳《重修关湾河闸记略》记述,关湾河为邢台七里河的支流,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邢台知县王大受在关湾河北岸开凿河渠,引水北流,穿达活河,即今天的牛尾河,又北流稍折而西,经北小吕村,又东北流经大色村、辛兴铺等十余村,最终汇流入至任县大陆泽内。
在开凿关湾渠时,发现与黑龙潭、狗头泉等引流水渠交汇,主渠分流为十七条水渠,流经东汪村、大贤村等十余个村子,如果两渠交汇必再次引起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大受以腾桥之法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的腾桥之法,就是用腾空架设渡槽的方法,实现沟、渠立交,使水渠各行其道,互不妨碍。据记载说:王大受“甃石为磴,驾水东行。十七渠行于上,而关湾流于下。”十七渠处西向东,而关湾渠自南向北,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相互之间不受干扰。同时出示官告,十七渠用水的村庄每年要对腾桥进行维修,如果出现大修等问题,再由关湾渠、十七渠诸村共同商议,联合修筑。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看,一个七品知县,不顾个人得失,敢于冒着违逆上司意见的风险,为百姓主持公道,特别是在那个封建社会,不唯上,以理抗争,实则可敬可佩。
关于此事被完整记载于志书水利篇:有万历四十六年,由袁嗣忠撰写立《关家湾开闸记》碑,清康熙二十二年,又立《重修关家湾易名申公闸碑记》,乾隆十六年再立《重开关家湾碑记》,乾隆年二十六年,顺德知府金文淳所撰《重浚关家河详定规则碑记》。
王大受在顺德府邢台县为知县期间,做了很多的好事,在《畿辅通志》顺德府中记载说:“邢台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知府郭纴、王守诚,知县康恕、郝持、王大受相继增修。”
地方志书中保存有王大受《春暮放粟西山》诗:“发粟入西山,开仓倒万斛;豸村春草生,鸟道桃花馥。策马过溪湍,举头看麋鹿;行行落照间,野路归樵牧。”
自进京考取进士,到邢台知县届满,已经是数年之久了。由于王大受的业绩突出,提拔为吏部文选司为主事,正六品官员。上任之前请假归乡,在经过陕西临洮时因病去世。
当时,邢台县人李椿茂,又名李平田,在陕西临洮府任同知,看到王大受“囊无余资”,出资为他买了棺木并请民工送回渝城合川老家。归来人向李椿茂汇报王大受“家仅四壁而已”的情况,此事修书告诉邢台县乡里,百姓听后“遥致泣奠”,在静安村刻立去思碑并修建祠堂,《顺德府志》坛祠:“王公遗爱祠,在静安村,祀明知县王大受公,合川人。”《畿辅通志》中有记:“王大受,合州人,字凡生,进士,万历间知邢台,岁大旱,南和任邱与邢台争百泉水利,两邑有显宦,上官阿徇,大受力争,事始得平民歌曰:前有清冷,后有凡生,民之父母,邢之福星。迁去,邢人建祠于静安村。”为此有“前有清冷(朱诰,后有凡生”之说。
我听到这里,竟然嚎啕大哭起来,引来很多人驻足观看而不知其所以然。
王大受这时说:
“好了,好了,此为父母官之责,只不过吾尽了当尽之事。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就是这个意思。时也,命也。”
王大受又说:“今天在钓鱼城怀古,对于蒙古大汗蒙哥来说,也是时也,命也。而对于忽必烈来说,也是时也,命也。天算不如人算,人算不泄天机,此刘秉忠也。”
忽必烈是蒙哥汗的胞弟,在蒙哥继位汗位之后,忽必烈掌理中原汉地,在以刘秉忠为首的汉臣儒士支持下,开创邢州大治范例,极力推动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政策,取得了中原社会与发展的重大成效。忽必烈在中原地区的成就引起了蒙哥汗及保守贵族的猜忌,被蒙哥汗罢官免职。
而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可谓是天神折鞭之地,因此也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时机,由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这时,王大受突然说,你来到这渝城后,那个张佳胤没有来讨扰你吗?
张佳胤,他也在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