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春华曾妒(1 / 2)
苏从亭在江陵的功绩也传到了宫中,当今圣上尚在病中,病榻上得知苏从亭九死一生回到江陵,双眸失明也要入寺为自己祈福正感慨,听到楚氏母子榻下哭求要治苏从亭欺君忤逆之罪,愤然回复道:你们毒瞎了他还不够吗?非要杀了他不可?他就算不当太子,也总是朕的孩子,他的生死只有朕能定夺。
楚氏母子听罢心有不甘,返回宫中,随从宦官献计,刺杀苏从亭,永绝后患。
圣上念苏从亭孝心,招来礼部商议,正式封苏从亭为寿王,后又心生悔意,派禁军日夜监视。来年开春,圣上为安抚楚氏母子,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让太子苏从晔监国。
封王的懿旨送达到江陵府里,整个江陵府都哗然了,江陵知府领着乡绅要以国礼迎回苏从亭。苏从亭虽接受了封位,却婉拒回江陵王府,又给当今圣上写了一封激荡澎湃、委婉畅达、感人肺腑的《陈情表》,既表达了自己的孝心忠诚,又感谢了天子的封赏,他甘愿一辈子吃斋念佛只为圣上祈福。
人们都说暗地里流传数月的谶语竟真的灵验了。
然而‘天赐福将补寿山,龙腾虎跃定乾坤’这句谶语反扑到宫中时,倒成了楚后与太子的心病。至于寿王写给朝廷的辞令,又怎么会流传天下,这得问苏从亭本人了。
这年立春,风和日丽。周临福陪苏从亭东郊俪山迎春,祈求丰收。
江陵百姓为睹寿王风采,争先恐后地奔赴东郊,把道路围堵得水泄不通。原来两个时辰能做完的事,硬是拖成了四个时辰。回寺时,天色已晚,周临福瘫在椅背上,连口饭都懒得吃,居然有一种死里逃生的错觉。
反观苏从亭他仍维持着谦谦君子的可怖模样,私下她曾问他,为何他不知疲倦?他答,这是他作为皇子的基本姿仪。
她这才想起,哪怕苏从亭在最落魄的时候,也不曾看他屈过脊背。她不忍他劳累,主动为他捶背,他抓着她的手谦卑地感谢她。她以为他只是在客套。他却说,他虽贵为皇子,却从未被任何人偏爱过,他很庆幸身边能有她在。
她本不信,即便像她这般父母早逝的孤女,也曾遇到像师父那般给予过她温暖的好心人。他说,他的父皇和母后是出于皇权的需求,而不是因为爱而生下他。他一出生就是太子,却注定得像个孤家寡人般孤独地活着。后来他舅父被诬蔑叛国,母后病逝,他被囚禁在云魄云的那三年内受尽耻辱与折磨。
若非遇上她,他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每当听他讲起过往,她总有种错觉,从他平和隐忍的语调中,听出了藏在他躯体内惊涛骇浪般的愤怒,这满腔的怒火与怨恨有朝一日喷发出来,她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因时辰不早,寺中住持留周临福夜宿。她见苏从亭也有此意,便留了下来。食过晚膳后,两人寺内散步,讨论今晚的月亮,似乎特别圆。
他笑着给她引经据典,讲关于月亮的美好故事。若说苏从亭这人有何种独特的优势,她想大概是他的长相和他谦和的姿态。
月光清辉,他即便蒙着眼,月下漫步,仍怡然宛如月尊。
谁会舍得对一位养眼有瞎子说不呢?当他提出要与她对弈,她虽头皮发麻,可还是皱着眉头,答应了。
当大批的黑夜人杀进来时,两人仍在灯下对弈。
听到门外惨烈的厮杀声,周临福先是心惊胆战,手中的棋子难免落空了。听到苏从亭问她:你的马走到哪儿了?
她急着把棋子摆好,报出了位置,担忧地起身去查门外的情况,见刀光剑影,凶险万分。回头看了眼淡定而坐的苏从亭,还在摆弄着棋局,她凑上前低声问:“子洵,外面刀光剑影打成了一锅粥,你一点也不怕吗?”
“怕,”苏从亭悄然握住她的手腕,尖指冰凉,“怕也得忍着,此时若失态,恐有损皇室威严。”
----
她有些无语,虽不能体会这种刻到骨子里的尊贵品格,但仍是很欣赏他的这种临危不惧,见他如此,她也就放宽了心,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人之间,居然还是她比较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