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喻巧(1 / 2)
甚至连酒具用的都是银器,这种档次的酒楼那肯定也会配备一些吹拉弹唱,杂技歌舞等这种娱乐服务,让客人吃的痛苦,喝的尽兴。
当时皇帝宴请大臣也都选择樊楼。这里边随便吃一顿饭都要一万多文,纯纯的吸金神器。
赵惇走私赚了这么多钱,那么怎么洗白呢?这种销金窟是最合适的。
随着僧人的报晓声,建康城迎来了新的一天。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赵惇自然不会手搓设计稿,那就找一个专业的人好咯。
在古代,三百六十行,讲究的就是一个师徒传承,包括后世流传下来的谚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学无师承,终难求益”等等。
师傅也等于师父,只有拜了师才能传你看家本事,这也导致了中国好多技艺,图纸失传,像这种大型的榫卯结构的建筑,对于古代来说无疑是“高科技”东西,是有一定技术难度,需要有图纸才能制造出来,哪怕是现代,你通过描述,也很难复刻出来。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建康城内只有一位木匠能揽下这瓷器活,此人名叫喻巧,家住城南,三十有一,乃是喻皓的后代。
赵惇来到喻巧家门口,“咣咣咣”,铜环碰撞门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这样的敲门方式也让大门内的人注意到了访客的到来。
门被打开,这位中年木匠既不高大也不娇小,略显魁梧的身材让他的身体充满了力量感。他的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暴露了他曾经经受的风霜和辛劳。
“你找谁?”正在画图的喻巧被打断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喻师傅,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樊楼啊?”
喻巧站在门口,抬头看向天空,樊楼两个字仿佛将他带去了繁华的东京汴梁。
“自然听过,不过可惜了。”喻巧摇了摇头略带遗憾。
“我呢,有些闲钱,想在那临安城中重建樊楼。”赵惇短短一句话,却在喻巧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喻巧看着眼前略微清秀的少年郎,便邀请他进到院子内部。
刚一进门便看到墙边的水系,有一根竹筒装置,在装满水时会把水倒进手碗里。还搭配着高低错落的植物,低处是菖蒲和苔藓,高处则是天门东和金边黄杨,根据喻巧介绍由于倒水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所以被称为“惊鹿”。
院子里铺的大块石头被称为“飞石”,由它们组成的人行道叫作汀步。砾石则用来代表水或水流!而雪浪石代表山,河和岛屿!
除了水系,院内还有木制的摇椅,可折叠的木桌。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半人高的塔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