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喻巧(2 / 2)
以及一些略小的建筑类的模型。赵惇非常震撼,这是13层的八角木塔,他很难想想手工模型能做的这么精致,反宇飞檐,斗拱,鸱尾,都异常的精致。
喻巧看向他,对于他的震撼似乎很满意。
“喻师傅,不知您有没有兴趣来主持这樊楼的建造,钱的事您不用担心,由我来提供。”赵惇开门见山的向喻巧抛出了橄榄枝。
喻巧则是面露难色的看着眼前十三层高的木塔模型,缓缓说道:如果有幸负责樊楼的建造也是我的造化,可是先祖建造的开宝寺木塔最终毁于天雷之下。
我父亲临终之前嘱托我一定要找的解决方法,可我至今毫无头绪,就算这樊楼造出来,日后也免不了毁于天雷。
赵惇自然知道,这可是中华第一斜塔的历史,话说当年宋太宗想在东京汴梁城建造开宝寺木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名工巧匠和擅长建筑艺术的画家到汴梁进行设计和施工。喻皓也在其中,并且受命主持这项工程。
在广大劳动工匠的辛勤努力下,端拱二年八月,建成了雄伟壮丽的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这就是有名的开宝寺木塔。
塔高三百六十尺(宋朝一尺大约合372厘米,是当地几座塔中最高的一座,也是当时最精巧的一座建筑物。
可是塔建成以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奇怪,便去询问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向大家解释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刮西北风,使塔身稍向西北倾斜,为的是抵抗风力,估计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风吹正。”
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那到底吹没吹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建成的5年后被一道雷劈中,直接烧成灰了。
喻皓也是直接急火攻心,咽气了。
赵惇面露微笑自信的说道:喻师傅,这其中因由小侄还真就略知一二。
“哦?那你来说说”喻巧自然不信这毛头小子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用略带考教的语气发问。
“先汉时期,王充所著的《论衡·雷虚篇》中写道: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询其身,中头则须发烧燋,中身则皮肤灼四验也。当雷之击,时或燔人室屋,及地草木。”
“王充从四个维度论述了雷的本质其实就是火,而开宝寺木塔是因为没有做好“避雷”而遭雷击而起火。”
赵惇一番引经据典给喻巧论述了下开宝寺木塔起火的原因,可是喻巧却摇头否定道:在宝塔之上每层都做了鸱尾,顶部还建有震龙。
“震龙和鸱尾是什么?”赵惇听不懂这两个词,反而向喻巧问道。
喻巧拉着他来到了模型前给他讲解道:震龙也叫雷公柱,八卦之中“震卦”为雷,雷从龙,所以一般建造塔的时候要建造“镇龙”也叫做震龙,俗称“雷公柱”,也就是塔尖的那一段。震龙必须用上好的金丝楠木或者铁力木,塔尖与塔中的拼接的承重柱一直连到地面来达到规避天雷的效果。
乖乖,这不就是古代的“接闪杆”俗称避雷针吗?赵惇听完也是大为震撼,不禁感慨着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