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祸起世子(2 / 2)
可怜裴如海心里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身为三朝重臣,他岂能眼睁睁看着大夏国的江山社稷陷入危局而坐视不理。
如此一来,翟子初更加乐得不理朝政,实在躲不掉的朝会,他也是金銮殿中坐,神游禁宫外,将朝政大小之事统统甩给了裴如海,自己乐得逍遥自在。
就在一年之前,这位皇帝又玩出了新花样。
不知是何原因,翟子初突然对蜀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只有此种织物才能彰显夏国的天朝之风。于是,他不仅让后宫嫔妃们皆要以蜀锦为服,还为此特意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必须是以蜀锦成衣。
如此一来,大夏国九州十三道六府顿时兴起一股以蜀锦为贵之风。不仅五品以下的官员纷纷以蜀锦衣为常服,就连民间的乡绅、富贾也纷纷效仿,但凡有些名望和家世的人家,逐渐形成了无蜀锦、不出门的风气。
此风一起,大夏国对蜀锦的需求量猛增,一时间供不应求。但蜀锦只产于五川西蜀之地,不仅其织法独特,耗时费工,而且真正的蜀锦还要以蚕丝与棉丝交织而成,才能织就“经风纬露”之锦,对蚕丝的需求量也巨大。
一时间,蜀锦之贵,有了“一匹锦、十两金”之说。
于是,西蜀开始不断扩大蜀锦生产的规模,大量农户也纷纷退耕还林,改种桑叶,以养蚕代替种田,受益远比种田高出数倍。
仅仅半年,翟子初仅凭一己之喜好,就彻底改变了夏国和西蜀之间的贸易,大量金银流入了西蜀。
眼见举国上下为蜀锦疯狂,以至于将大量银钱耗费在这奢靡之风上,裴如海虽然屡次进谏,可翟子初却不以为然,乃言“华服云裳和美酒佳肴一样,乃是人之所欲,无可厚非,更谈不上动摇国之根本。”
末了,还特意赏赐了一匹新到的蜀锦,让裴如海赶快将身上的那身旧朝服换了。
裴如海一回到府中,当即气得挥剑将御赐的蜀锦斩为数截。
也许是知道裴如海脾气,生怕他又来烦扰自己,翟子初紧接着又搞出了一个骚操作。
翌日午后,便有宫中的消息传到了尚书令府:圣人在打马球时不慎坠马,把脚摔断了。经御医诊断,一月之内只能卧床休养。在此期间,每日朝会暂停,一切政事皆交由尚书省代掌。
果然,不多时授命裴如海代执朝政的圣旨便到了。
在接过圣旨之后,还未等传旨的内侍走远,裴如海就不禁仰天长叹:此声色犬马之徒,莫非是我大夏的天劫乎!
裴如海还是低估了皇上。
翟子初虽然平日里游手好闲,不问政事,可一旦杀伐决断起来,还真有天子之威。
而撞到枪口上的正是靖凉王世子罗熙冕。
原来,罗家奉命世代镇守凉州,靖凉王的爵位世袭罔替,而条件就是罗家人无诏不得擅离凉州,违者以谋逆罪论处。百余年以来,靖凉王罗氏已传四代,也从来无人违命。
然而,现今的靖凉王罗延定之子罗熙冕却打破了这个规矩。就在半月之前,罗熙冕瞒着父亲偷出了凉州,开始一路向南游山玩水。
话说,这罗熙冕偷偷跑出去玩乐也就罢了,只要低调行事,也很难被人察觉。可这位世子在到了雄州城之后,不仅肆意享乐,还在酒楼中因为与人争抢歌伎而大打出手,惊动了官府。
在被带到衙门之后,罗熙冕非但不有所收敛,反而仗着几份酒意,大闹州衙,高喊自己“乃是靖凉王世子,何人敢动”。
这一喊,还真把雄州刺史蔡童生给吓住了。不过,蔡童生心惊的不是抓了什么世子,而是靖凉王世子居然擅离了凉州,这才是天大的事情。
蔡童生赶紧将罗熙冕扣押在府内,然而命人飞报京城。
消息一传到京城,还以脚伤为由不肯上朝的翟子初立时来了精神,第二天就出现在了早朝会上,甚至比所有大臣都来得还早。
在听完呈报之后,翟子初二话不说,就立即下旨将罗熙冕押解来京,打入大理寺天牢。
而且他还要将靖凉王罗延定召来京城问罪,照他的意思,是要削去靖凉王的爵位和兵权,以正国法。
以裴如海为首的一班大臣好说歹说,才暂时劝住了皇上,先查明缘由再发落罗家不迟。不过,翟子初依然坚持要召罗延定入京,绝无商量的余地。
于是,才有了裴如海夜闯内宫进谏之事。
说起来,这罗熙冕和翟子初还是太学里的同窗,而且二人自从在大学里相识,九年时间里同席读书,同桌吃饭,得闲时还同游京城内外,可谓情同手足。
原来,按照太祖定下的规矩,靖凉王世子年满六岁之后就要应召入京,和诸位皇子一起入太学,年满十六岁后方可回到凉州。
这既是皇上对罗家的特殊恩典,其实也是一种“质子”策略。
一方面,在太学十年,罗家世子所受教育中,“忠君”自然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十年同窗,世子和诸位皇子也培养了感情,日后无论谁能成为太子,继而登上大宝,从感情上而言,也有利于笼络靖凉王一脉,令其安心为国戍边尽忠。
此所谓理法与感情齐飞,太子共世子一色。
也就在翟子初登基之时,罗熙冕作为靖凉王世子,还代表靖凉王奉诏入京,参加了翟子初的加冕之礼。
此后,二人一别三年有余,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翟子初已经成了游手好闲的玩乐之帝,而罗熙冕也因擅离凉州而成了戴罪之身。更令人唏嘘的是,要对罗熙冕痛下杀手的,正是与他当年同窗的太子。
不过,翟子初虽然将罗熙冕打入了大理寺大牢,但也没有亏待他。不戴枷,不上铐,不用着囚服,还命人好吃好喝地伺候着,除了没有自由,一切如常。
大理寺的人也知道这位“犯人”来历非比寻常,还是当今圣人的同窗,所以也丝毫不敢懈怠,只要不出牢门,一应要求皆尽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