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乱世第一站(1 / 2)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一生的轨迹可能都不会超出自己的村落,要是去过周围几个村庄,知晓附近一片的形式,就已经算得上见多识广了。若是侥幸还去过几个城池,那可是足以与后生说道的丰功伟业了。
至于交通的舒适程度,那就更不必奢望,餐风饮露是常态,就算是贵族大富,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出行体验也是相当糟糕。
所以才会有舟车劳顿的说法。
所幸只是在于,苏泽好赖也算饱读经义策略之人,在战国高低算个高级知识分子。按这个时代的国家政策,想苏泽这样的人去往任何一地官府,只要出示自己的游学证明,大概类似于后世学位证一类的东西。证明身份后,就可以在官方驿站免费休息一日,并且获得足以饱腹三日的干粮。
这是各国为了招纳贤才而出具的政策,大概就是摆明一个态度:你只管来,其他的事不用操心。
正是因为这条政策的存在,苏泽才敢身无分文直接上路。
不然别说融入时代了,怕是要成为第一个饿死的穿越者,从此被钉死在同行的耻辱柱上。
天下列国众多,但在苏泽看来,只有九者可被称为诸侯,其他小国,与其说国,苏泽更愿意将他们认为是大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区。不足为道。
而在这九者之中,大概又可被分为三等。最强者自然是炎陈齐三者。其中炎国居大河之西,依水之势;又有百里山乾门关为险,河谷肥沃之地,尽在其手;炎人民风彪悍,战场骁勇,被列国惧之以虎狼。
陈国位处南方,地广物博,西抵炎国,东临齐国。大江之水横贯其境,气候适宜。陈地钟灵毓秀,陈人豪杰辈出,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有披甲数十万,威慑列国,为西境一霸。
再说齐国,东方形胜之地,背靠东海,天下海外奇珍皆出齐国,天下之盐半数源于齐国,国家府库丰厚,财富令列国侧目。丹鹤山知我院为儒家学场,青衣城苍生学宫更是天下游学者圣地,往来名士不绝。除开人财,更有地利之优,虽为中原之国,却远离中原纷争之地,五十年来,小战不绝,未有大战。
而下等者则为北,宁二国。
宁国不行,纯属地缘问题。在西南之地,既有强邻炎陈环伺,又有巫蛊之民乱其国土。除非它周围的几个国家一夜之间全被下了降头,想发展起来难如登天。
至于北国,说真的有点奇怪。
苏泽读到这段历史也不知道该怎么洗白,只能是这么评价。
大概一百多年前吧,当时的炎国还不属于上等御三家的行列,甚至那时候还是个没发育起来的弟弟。
当时的中原大地只有一个大哥,那就是吴国。
而这个大哥平时有事没事就喜欢揍弟弟一顿,遇事不决,先揍炎国,大约就是那个年代的主基调。
炎国当然很气。
可是气也没办法,一百年前的吴国可以说是当时战国的终极模板,君王励精图治,臣民踊跃报国,国内风调雨顺,上苍似乎是嫌这样的优势还不够,还给那个年代的吴国降生了一名猛男,吴起。
传闻此人力能扛鼎,勇冠三军;而且精于排兵布阵,用兵如神;其所著兵书《军策》如今更是兵家必读典籍,整个人堪称六边形战士。
而他一手训练出的破阵军,在和炎国的野战中打出的最离谱的战绩是:
五万对四十万,大破炎军。
这可不是靠偷袭或者什么谋略,当时炎国将领反正就是觉得四十万对五万,优势在我。然后选择了阵战,然后a了上去,然后打出了gg。
那一战不仅将炎国的脊梁打断,更是令天下胆寒。破阵军之名,诸侯闻之战战。
苏泽看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是觉得很可惜的。在他看来,如果当时的吴国再果断一点,再贪婪一点,是有机会将炎国一口吞下。虽然会引得诸侯人人自危,但届时坐拥大河东西大片人口土地,战争潜力源源不绝,再配合名将吴起以及威震天下的破阵军,君臣合力可窥天下。
若真是如此,说不定自己穿越来时,战国早就结束了。
正是因为破阵军带给诸侯的压力,所以那时的诸侯为了自保,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卷,大家纷纷搞变法,创新军,扩充军事搞军备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跟上大家内卷步伐的吴国霸权旁落,从九州唯一真神的位置跌落到了下四家。
而北国当时也内卷了,只是北王选择的不是当时法家的任何流派,而是一个叫道渊的海外游士。在北国创建不生教,传播教义,教化万民。
分析天下形式,归根结底是要让自己有个好的选择。
除去宁北吴陈四国以外,苏泽的选择其实不多,他最中意的是炎齐两国。
只是到底选谁,苏泽还有待考量。
时间一晃就是一个月后。
苏泽一路走来,所见乡野大多凋敝。虽不至于路边处处白骨,但和路过留宿之地,和村中老人交流起来,也明白世道之艰。诸国连年征战,故而但凡老人,几乎人人带伤,问就是年轻时上过战场,侥幸从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保住一条命已是万幸。
既然上过战场为国杀敌,也算有功之士,还是生活的如此潦倒?苏泽忍不住问老人。
唉,上了战场又如何?
老人叹息一句,当个大头兵拼杀下来,功劳都是那些大人们的。加官进爵没什么指望,至于当兵是发的饷银补贴,层层漏下来,分到手里的不过十之一二,运气好盖两间泥屋就算是为后人挣了些罢。
像老头子我这算是运气好了。运气差一些的,就算回来了也缺斤少两的,有些人断了腿,断了胳膊,干不成活,为了不拖累家里,就趁着天黑婆娘娃娃睡着了,一个人偷偷溜到山里去,去了山里就再没回来喽。
老人的眼睛已经浑浊,语气也早没有了任何唏嘘,讲述这些的时候包含最多的情绪反而是无奈。
世道如此,呜呼奈何?
七百年乱世,不止老人,他的父母,他的爷爷,他的祖先。
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对他而言,九州本就如此,天下理当如此。
不,不该是这样的。
苏泽喉头哽咽,想要反驳,但话到嘴边,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晚辈受教。”
最终,苏泽只能说出这样几个字。
晋国,洛易。
如果说一路乡野所见是凋敝的话,那在这里苏泽感受到的就只能用大气来形容:映入眼帘的城墙整段呈黑色,高达八丈。不知用什么材料铸成。正门的宽度接近八丈,堪比二十一世纪的六车道,高度也是达到了夸张的四丈有余。最丧心病狂的是城门,分为六段,表面附着金属,每一段相互独立,由机括控制。其中左右两扇为推拉,中间四扇则是提拉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