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抢花炮》(1 / 2)
(一
抢花炮,又名“烧大炮”,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习俗,至今已有接近四百年的历史,流传于新兴县各地,而这一传统民间习俗又以我们天堂镇最为流行。
明朝年间,当时天堂各地为保地方稳定,纷纷成立社团,天堂外洞就有36个社。内洞朱所村最先设立“社主公”,此后村村都有会社,有炮会。
开始时,人们只是在节日或诞期期间到“社主公”祈福还愿,保佑全家平安。后来有位天堂的经商人叫麦晋公,家道殷实,因其老年得子,高兴之余,自制作花炮燃烧,以祈福还愿。由于其形式新颖独特,气氛热烈,迎合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纳福的心理,随之各村社群起而模仿,纷纷仿效,自此抢花炮便逐渐成为风俗,流传开来并世世代代相传。
烧大炮每年都成为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宵节前后几乎每个村委会都会举办抢花炮的活动,有的村委会甚至是村村必搞,如今小镇上共有二十多条村有抢花炮活动,其也是镇上人民群众闹元宵的主要方式。
要说起小镇一年之中最具气氛的节日,其实春节并不排在首位,中秋节也不是,万众瞩目的抢花炮才是众人异口同声的答案。春节可以不回家,但每当自家村子抢花炮时,外出游子无论多忙碌都会赶回来参加。
在小镇里,抢花炮其实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像是人民的一场庆祝仪式,不但村子里会全员参与,就连外嫁女也会回娘家感受气氛,而且会有亲戚朋友到场助阵,还会有成千上万的外来陌生人到场助威,热闹的场景可想而知是如此的非凡。
这场仪式包括有杀鸡拜佛,做粉线糍,邀请亲戚做客吃饭,醒狮表演,音乐盛典,舞蹈戏剧,明星演出,抢花炮等等。抢花炮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希望老天爷保佑人民身体健康,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胜意,顺顺利利。
每条村抢花炮的日期是不一样的,有的村子是正月十三,有的村子是正月十五,还有的村子是农历二月份以后。
据说这些时间都是先辈留下来的,具有传统的历史意义,后人不能随意更改。其花炮数量也是没有统一定论,分别由各村讨论自定,而抢花炮的仪式活动也大径不同,花炮的金额更是参差不齐。早在抢花炮的三个月前,就会由专门的大炮手开始制作花炮,一般是十个到三十个不等,而大小都是一样的。
花炮由专门的被号称为“大炮手”的师傅精心制作而成,用时超过一个月。花炮是由一个大炮与几支点火棒以及一个小铁花炮圈组成,看起来像一支加大型的烟花,可它燃烧后发出的音量却比普通的烟花大几个分贝,那声音震耳欲聋的,燃烧后的花炮会将花炮圈快速送上天空的最高处,随后再下落,谁抢到花炮圈谁就能拿到对应的红包。
花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花炮圈的落点方向都是不固定的,掉落到东南西北都是有可能,所以这就更增加了活动的刺激性。
(二
提起“大炮手”,能称得上是镇里神一般的人物,地位极高,毕竟全镇上下大炮手的数量屈指可数,也就不超过五个。而被公认是神上神的大师级别的大炮手,就是隔壁独庙村的一位老人家,人们爱称之为“大炮佬”。
他本人也很满意这个称呼,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复制并沿用至今。
大炮佬有着四十多年的制炮经验,这可是所有大炮手当中经验最久的,甚至比第二名大炮手的经验还要长十来年。镇上最响亮而又飞得最高的那些大炮都是出自其之手,因此他的能力如此出众也就毋庸置疑。
小镇上几乎每一条村的炮会现场,都能随时可见大炮佬那高大的身影穿梳于人群中,以及他手中拿着亲手制作的大炮。
据说,大炮佬的先辈就是制作大炮的,一代代相传,经过大炮佬父亲这一代的精心研发,再传给大炮佬。家里后院成为大炮佬唯一的制炮场所,空间不算大,可他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可能。历经其多年的用心改进,制作出来的大炮众人赞口不绝,而这也逐渐扩大自己的名气,甚至盖过祖先与众多前辈。
当然,单纯靠制作大炮是不足以为生的,因为全年下来制作大炮的机会也不多,也就除了炮会以及村里举办大型活动才会用到大炮,而且它不能像烟花一样使用,可以被用来售卖。
经过细心熟虑,大炮佬毅然决定开设一家小卖部。
做起小卖部生意就是大炮佬职业生涯的第二份工作,小卖部就设立在村口,而村口的对面就是曾经的天堂火车站,所以小卖部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别名—“绿皮车小卖部”。
小卖部设立于三十多年前,一间不到十五平方米的屋子,没有豪华的装饰,只有残缺不已的砖瓦,门口顶端有一块残旧的铁皮,用来抵挡风吹雨打,还有一个破烂不堪的邮政信箱。小屋子里摆着各种各样小孩子非常爱吃的零食,还有一些常温的饮料。在火车站没有撤销之前,小卖部的生意异常火爆,人流量跟火车上的客人可有一比,人来人往成为一种常态,就连隔壁村子的我也经常在放学后奔跑几百米去光顾这间小卖部。
在小卖部里,一有空闲时间,大炮佬是闲不住的,偶尔会看看邮递员刚刚送来的当天报纸,浏览新闻,闻知天下;有时候也会拿出那幅自制的木象棋与木板,与三两知己大战几局,活跃一下大脑;更多的时候还是会炯炯有神地坐着,思考并研究制作大炮的工艺程序,希望能够进一步改良技术。
在小卖部成立的第二十几年,随着火车站的撤离,小卖部也随之杳无音信,消失于人海中。对此,大炮佬轻声细语地说道:“小卖部做了这么多年,也做够的啦,火车站都撤离掉,没有车水马龙,也就没有多少生意,开着这小卖部也没意思,多孤独呢。现在的我又可以只专注于研究大炮啦,哈哈。”
这一专注,而后又不知不觉地持续十来年,直至今年的年中,大炮佬悄然离世,一代大炮宗师就此结束生命之源。
由于儿子不喜欢做制作大炮这一行当,认为这不会有好的出路,而后经过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大炮佬最终也没有把制作大炮的绝技传到下一代。
绝技就此失传,实在令人叹息。
(三
燃烧花炮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一遍空旷且干涸的大农田或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平地上,花炮摆放的点会是农田或平地的正中央,而观众与抢炮手则会顺着花炮的位置围成一个半径三十米左右的大圆圈。
在烧每一个大炮之前,主持人都会宣读这个大炮是第几号顺序,随后解密它的赞助商与奖励金额,紧接着由专人燃烧几米长的鞭炮。以上程序顺利完成后,接下来出场的就是万众瞩目的花炮,之后点炮人缓慢地走到花炮的前面,用一炷香轻轻地将它点燃,点燃后点炮人会马上回到主席座位上,而这一次,它不再是缓慢走动,而是快马奔腾地跑回去,因为害怕被花炮溅出来的火花弄伤,更害怕被眼前这群凶猛的抢炮手无辜地袭击。
被点燃后的花炮快速上升到最高处,随即众人将所有目光转移到上空。而抢炮手则是一边风驰电掣地奔跑,一边紧盯着上空那个铁圈落点的方向,此时此刻的它们,真的很潇洒,像一个追风少年,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努力奔跑。尽管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失败还是绝大多数人的归宿,可还是会选择向前冲,从不往后看,这样起码不会后悔。
“抢到花炮就最好,除了心满意足,还能拿到一个大红包,鸿运当头,旺旺旺。抢不到也没事,就当给自己积累经验,下一个花炮,重头再来。”一位抢炮手笑着说道。
其实许多人参与到抢花炮中来,不是为了拿到那笔丰厚的奖金,而是让自己参与其中,一起享受这场盛大活动的仪式感,同时真真切切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平平安安。抢到了,那就再多一个好运来,年头旺到年尾。
这些年来,我目睹多次抢花炮活动,也曾好几次作为抢炮手参与其中,尽管也差点抢到却被对手推开而最终失手,但是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已经达到乐在其中的目的,这就足矣。
虽然花炮的总量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种花炮也是可以确定的,到底有多少个或者是没有,早已盖棺定论,它就是众人称赞的猪仔炮。
猪仔炮名字看似怪异,实则意义非凡,并非每一条村子都会烧的,而是只有上一年度家里生了儿子的村子才被允许烧的,另外这个猪仔炮的奖励并不是钱,一头猪才是它的奖品,捡到猪仔炮的人就获得由生了儿子那个人送出的一头大肥猪。
随后的三天内,一头大肥猪就从主家栏移动到捡炮手陌生的猪栏里去。几名大汉随着鼓声使出牛马之力抬大肥猪,一路上迎接的还有观众的欢笑声,最终顺利抵达属于猪的另一个港湾。
早在几年前,我们还有一种特殊的花炮,那是众人称颂不已的镜炮,而如今世殊时异,早已消失在人潮中。
镜炮,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块镜子为奖品,意义非同一般。当抢炮手新鲜出炉的时候,主持人就会马上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喃么佬举办游行仪式,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抬着镜子送到抢炮手的家中。据说这是寓意着抢炮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公正廉洁,大公无私。
传统文化没有随着岁月蹉跎而丢失,但是传统形式就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消失得形影无踪。大约七八年前,受众人称赞的送大肥猪以及花镜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各个炮会的现场,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方便的红包。
虽然具备同等的价值,但是却失去同等的仪式感。
随之也带来另外的改变,诞生一批久经沙场的专业抢炮手。那些年,抢到大炮后没有丰厚的红包现金,有的只是农村特色的奖品,这些奖品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具备的,因此奖品对于抢炮手来说没有巨大的吸引力。也正如此,观众们反而乐于其中,人人志在参与,抢到也好,没抢到也罢,意义早就渗入其中。
后来随着红包的兴起,加之奖励金额的逐年递增,也就诞生一批专业的抢炮手,它们甚至成群结队,为了赚钱,为了生存,用尽一切办法去抢到大炮,抢完这条村,接着目标就是拿下另一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