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何去何从(1 / 2)
在辽东军偷袭金军镶蓝旗的同时,南线吴军也在渐次展开。
按照袁可立定下的军略,辽东军北上奇袭,宣府军、大同军在昌平至金军军资大营必经之路设伏。袁可立自引京营、神机营坐镇昌平与金军对峙。
辽东军北上后,南线吴军也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
不过,宣府镇总兵杜豫之前对作战军略仍有保留,给袁可立写了一封信。公开场合,杜豫考虑袁可立是自己的恩主,不能当堂破坏他的威信,所以私下修书一封阐明自己的立场。
杜豫的私信言辞恳切,对袁可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内心产生了一些犹豫。
朝令夕改,军中大忌。
不过,袁可立的态度也很明显,大的方向不能变,具体实施可以调整。
袁可立私下召见杜豫秘密商议一番,采纳了杜豫部分微调的建议。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预定计划,仍然执行对金军打援伏击的策略,由原来的大同军、宣府镇联合实施改为由大同军单独实施。宣府军并分两路,主力向北移动,方便接应辽东军,以备不测。
杜豫对辽东军能否成功实施突袭计划心中存疑,故提出北上移动接应辽东军的建议。
袁可立加快协调神机营赴昌平协防,在昌平一线建立防守阵地以牵制金军。
吴军原有部署主要基于辽东军能偷袭得手,杜豫的建议为这个策略打了一个补丁,预防辽东军失手的情形。
尽管看起来失手的情况微乎其微,但是有备方能无患。
最终袁可立采纳了杜豫的建议,对其粗中有细的性格颇为欣赏。杜豫此次别看表面上冲动鲁莽、咋咋呼呼,其实极有眼色,那次在兴安帝面前就是看准了皇帝想挫一挫金军的锐气,所以率先支持皇帝的意图,使得龙心大悦。
杜豫是军事贵族世家,家族在宣府镇经营十几年,在宣府镇势力很大。但是,在朝中一直没有人为其说话撑腰。
袁可立到任兵部后,也迫切需要地方武将的支持。杜豫率先投靠,通过袁可立的归德府老乡梁经涟的联系引见,得到袁可立的认可,进了袁可立的夹带。原宣府镇总兵转任四川督司指挥使后,袁可立就将杜豫从副总兵擢升为总兵,得到了杜豫的全心效力。
……
“辽东军不堪一击,北线无忧矣!”
“赵率教在辽东这么多年,没想到会有今日一死,真是大快人心。”
“旗主神机妙算、洞悉先机才有此次大胜。”
“贝勒智计超绝,咱们正白旗、镶蓝旗的将士勇猛无敌,浴血奋战,才有这近年来少有的大胜。”
随着战场局势的明朗、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金军大营中也充满了马屁味道。
看着苏克萨哈带回的人头,多尔衮脸色平和,举止沉稳,倒是身旁的将校都兴高采烈。
“不能轻敌,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斥候不是说南线还有大同军、宣府军吗?吴军主力尚存,不可轻视。传令各军,如不能完全歼灭,穷寇勿追,不必与他们硬拼。注意保存实力。”
“是。谨遵旗主军令。”
在镶蓝旗与辽东军激战的关键当口,以八千正白旗精锐突然发起进攻,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击溃辽东军本就是意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