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右将军统领汉中 夏侯霸左右为难(2 / 2)
后主指指天:“不要专找这样的天,小风小雨也要演练,实战时那是什么天气状况都能遇到的。”
阎宇立正:“末将遵旨!”
后主说阎宇:“当然了,将不在勇而在谋。当今天下三足鼎立,但吴蜀合力也难抗衡魏国,魏国的内战平息后,势力将会更加强大。奉车都尉屡荐右将军,朕想听听你对当前军事方略的置评。”
阎宇清了清嗓:“知己知彼最为重要,圣上知己就好办了。兵家有话,十人养一兵,田间无壮丁。七人养一兵,种地提灯笼。南中七郡的二十多万人口,我们不但募不来一个兵,还得时时提防他们叛乱。我国剩下的人口,也就七十来万,养兵八万,已达极限。魏国养兵四十万,但全面开战时,却不是我们的八万对魏四十万,而是会相差更加悬殊。我们在南川放置一万兵以防南中蛮人,在西川放置一万兵以防羌人,维持郡县治安的不下两万,看守阴平与栈道等处也占用不少,算起来能与魏军交战的也就四万来兵,其中还有押送粮草运输辎重等。可魏国,除了东防孙吴北防匈奴外,可机动的野战部队至少在三十万以上,多我国十来倍。拼消耗我们拼不起,不应主动浪战啊。”
后主赞同:“这么简单的账,姜维怎就计算不出来呢?”
黄皓说:“不是他算不出,而是他别有用心。”
后主不愿听过分诽谤姜维的话:“先别下结论。若论实力确实如此,那我们就坐以待毙,无法偏安了吗?”
阎宇似乎胸有成竹:“只要布局得当,轻重相宜,江山还是可保的。”
“朕不狂妄,注重实际,能保住现状也就对得起祖宗了,以爱卿之见,如何偏安呢?”
阎宇握紧拳头:“集中兵力保存实力,积极防御。”
后主感兴趣:“具体点说。”
阎宇讲:“收紧拳头集中兵力就是要把不必放置太多兵的地方收缩一些,如南川的蛮人,多年来受朝恩惠,心早向汉不会再反。西梁那边的羌人见马超神庙必拜,蜀魏若战,羌人多说于侧静观,绝不会出力助魏的。那几条险沟,没有栈道插翅也飞不过来,把那些栈道全烧掉,我们不让修,任何人是修不成的。还有阴平,悬崖百丈,苔滑如冰,狼兔难行,何必派上千军士在那儿望天呢?”
后主进一步提问:“保存实力,到关键时再用,这谁都明白。防御当然不可马虎,如何叫‘积极防御’呢?”
阎宇打着手势讲:“敌人来了我们才打,那是来不及的。那么些高山峻岭,长城我们修不起,要多建烽火台,标识好信号,观见敌情,狼烟即起防患于未然。不主动出击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出击。曹刿论战重在一鼓作气,再而力衰,三而气竭。尤其以少战多以弱敌强时,就像我们与魏军这样,互相拉锯拼消耗,歼敌一千自损五百,我们也奉陪不起啊。必须抓住时机,见小股敌情,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速战速决,速胜速归。”
后主高兴:“大有道理,击溃十万不如歼敌三千。没想到右将军如此精研。”
黄皓迫不及待:“那就迁阎将军为大将军吧。”
后主摆手:“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武侯察人颇深,笃信姜维,这么多年来,朕也没看出其祸心在哪儿,让其先醒醒吧,他想屯田就让他去屯吧。朕加封阎将军为右大将军,去汉中接任太守,务必要敬业,汉中若丢了,我们就成无足乌龟了。”
阎宇到了汉中,立即动手烧栈道,当夏侯霸得知制止时,跨越秦岭的栈道,只剩褒斜谷南头的了。
3夏侯霸
阎宇无仗可打当然没有损失,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
夏侯霸在陈仓道上,与魏将邓艾几番争战,波波浪浪如同拉锯,双方皆有俘获。
蜀营密室,夏侯霸审讯俘虏,那个俘虏向夏侯霸挤眉弄眼甚不稳当。
夏侯霸按剑怒喝:“给我老实点,不想活了不成?”
俘虏却说:“此室有无泄话之隙?”
夏侯霸觉得诡异:“你的表情有所不同,难道有什么说道吗?”
俘虏言:“大有说道。”
夏侯霸看眼窗外:“严密得很,我不敲窗,室外的护兵不能进来。”
俘虏悄声说:“难道二爷认不出我了吗?”
“你是?”
“我是夏侯湛啊,夏侯威是我爷爷,夏侯庄是我父亲。”
夏侯霸亦悄声:“夏侯湛?儿时见过,但即使你是真的,我现在也认不出了。”
“当然是真的,大伯叫夏侯衡,娶太祖侄女为妻。我爷爷老三任过兖州刺史。七爷(夏侯和现为行军司马,这次叫我临阵投降,找二爷说几句话。”
夏侯霸说:“此系人人皆知,不足以证明你就是夏侯湛。不管你是谁,但你是曹魏的说客不假。”
“先别这么说,二爷入蜀这么多年了,族亲时刻都在想你,爷爷打发我来聊一聊。”
“那我先问问你,因我之故亲属们都受到哪些株连?”
“夏侯玄叔叔被杀了,爷辈叔辈为官者都回家种地了,二爷的两个儿子都被流放到乐浪服苦役了。”
夏侯霸问:“是不是因你娘亲与司马师的杨夫人是姊妹,司马才没诛杀我三族?”
“非为如此,玄叔叔还是司马师的小舅子呢,说杀就杀了。现在的刑法改了,三族虽然仍受牵连,但并非全都诛杀,而是审视情节,有的奴役有的流放。”
夏侯霸说:“此行我明白,司马是为了他们自己,有些案件能株连到他们的亲属,改了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亲者赦仇者杀。”
“不少人都像二爷这样说,但也不全是。司马家那样仇视何晏,金乡却没被杀,那个小儿子也没被杀。新君登基后,太后及太傅都皆大欢喜,全国大赦,流放者也有不少被放回来了。”
“都谁死了,另有谁回来了?”
夏侯湛如实说:“金乡死了,刘窈刘窕也死了,曹嘉回来了,李婉回来了,除了你的儿子外,姓夏侯的都回来了。”
“他们被流放到乐浪的什么地方?”
“据回来的人说,他们都在乐浪郡与玄菟郡交界的西盖马东山里伐木头。冬天大雪裤腰深,住的是原木房,啃的是萝卜头,男女间乱合欢,生下的孩子喂小虎。又苦又野不是人,到那儿就是到地狱了。”
夏侯霸老泪纵横:“可怜我的孩子啊,看来得死在那里了,咳!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我惹的祸。我对不起儿子,对不起族亲,到冥府后如何面对他们呢?”
“死去的就算死去了,艰辛活着的,二爷还是能救的。”
“一个叛国的落魄人,能救远在几千里的亲人吗?亲人们啊,你们的前程全叫我这老糊涂葬送了。”
“姑父羊祜与杜预关系很好,杜预向司马孚建言过,司马孚对爷爷(夏侯威说,二爷若肯重新归魏,前事不究,一概赦免。若能立功,将职可保,侯封不误。”
夏侯霸动摇了:“我的女婿应有大为,却被我耽搁了。司马孚的为人我相信,但都八十三岁了,还能蹬挣几天,司马家的后代呢?大魏就坏在他的两个侄子身上。”
“司马孚仍然很硬朗,司马昭却不行了。魏国的坏事不能全怪司马师与司马昭,郭太后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既忌恨司马又利用司马,也很有手腕,处处为操权着想。再说司马昭,他是有些能力的,大魏的逐步强盛离不开他的功劳,他还有个优点,可能与身体有关,现在十分谦逊,太后和皇帝为了安抚笼络他,赐于他到顶的权力与爵位,他都一概推脱不肯认领。”
“这个司马昭手腕很高,他三叔立在那儿,他才无法犯尊。”夏侯霸思量会儿问,“据说司马炎正当英龄,胸阔四海,其人如何?”
“司马炎非同凡人,大度宽容招贤纳士,毌丘俭文钦反叛时,文钦的儿子文鸯杀了魏国那么多战将,甚至于司马师也因其而丧,文鸯请降时司马昭要杀,司马炎却把他保了下来。三爷与文鸯相比罪不算大,又是司马家的至亲,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夏侯家族都是实干少言之人,没想到你竟这么能说,不管怎说,你的话都是实话,句句在理。大魏啊大魏,太祖(曹操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所创立的基业,就这么凉菜了。曹家靠边站,夏侯遭冷眼,全凭司马来决断,若太祖在天有灵,何以安眠呢!”
夏侯湛亦有感触:“太祖的嫡子嫡孙,我是很难见到影的。那天偶然遇到曹囧(曹操的从孙,他只说了几句话,说太祖种下的这棵大树,文帝时干强枝弱,明帝时无枝无叶,齐王时有干无皮,早晚得干蠹根朽,另植新树。二爷这岁数当清楚,这究竟怪在何处呢?”
夏侯霸抬眼向上:“若说怪谁,只能怪太祖他自己。”
夏侯霸讲了宗法制。
自夏启颠覆禅让制后,君主侯王的立嗣(接班人成了最大的难题,决定着安稳还是动乱,甚至于存亡。君主侯王占有很多女人,大都有很多儿子。西周的宗法制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任何办法都不能举出一个在道德、才能、身体、性格诸方面同体兼具的完美者,于是形成了“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立男不立女”的宗法制。以正妻的长子为继承人,有可能用了庸夫或幼弱者,但若唯才是举,那个个都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你死我活地争斗起来,结果只能是宗族的共同灭亡。曹操思想活跃,在立嗣上不拘旧制,曹昂死后,出于喜欢,欲立比曹丕小八岁的曹冲为嗣。曹冲死后,又想立比曹丕小五岁的曹植为嗣。造成了兄弟阋墙,血肉为敌。致使曹丕立魏后,以曹植为代表的所有弟弟,无论才能如何,都给点儿封地养起来,为官为政概不任用。曹叡延续了曹丕的作派,直系不如旁系,血亲不如义亲,曹氏不如外氏。当司马做大,皇门空壳时,只能拱手相让了。
夏侯霸讲完宗法制,夏侯湛明白了:“也就是说,若太祖当年果断地册立文帝为太子,不给陈思王(曹植以遐想,文帝就没了恐惧,后来的皇室之制,就不会过于偏激了。”
见夏侯霸点头,夏侯湛话入正题:“二爷在蜀国任车骑将军,如想立功易如反掌。”
“今非昔比了,刚来时姜维重视我,还真好使,现在变了。”
“怎么变的?”
夏侯霸:“主要是主上变了,后主为君四十来年了,头二十来年由于良臣的辅佐,政治清明注重民生,官掾廉洁安稳不乱,诸葛亮死后,遗风仍存几年,蒋琬费祎干得也不错。但是现在,国君逐渐骄傲懒惰起来,安于享乐,不再勤政。尤其董允死后,主上被宦官黄皓所迷惑,远君子近小人,清风不再,霾漫罩廷。”
“军事上呢?黄皓也插手军队吗?”
夏侯霸说:“黄皓不懂军事,虽不参言如何攻防,但他挑拨国君与将领之间的关系,姜维差点被害,到沓中屯田避祸后,阎宇如今执掌汉中,阎宇夸夸其谈如同赵括,恐会误国啊。”
“这些情况魏廷都知道,我们更关心的是二爷,蜀国诸将对二爷如何?”
“除了姜维外,其他人都不正眼看我。来后我发现,蜀将中的真正精英,当属张嶷和张翼,我想和他俩交上朋友,可张嶷给我了个冷屁股。我被奚落后,不少人却视之为美谈。”
荡寇将军张嶷,慷慨壮烈,放荡少礼。夏侯霸对张嶷言“虽与足下疏阔,然托心如旧,宜明此意。”张嶷却说“我未知你,你未知我,大道理在这儿,何云托心乎!三年之后慢慢再说吧”。不到二两年张嶷就战死了。
夏侯湛又问:“那后主呢?另者都是小菜,后主对二爷诚不诚信?”
夏侯霸说:“初始之期,后主对我是信任的,立马就拜我为车骑将军,自从吴国的孙壹败露后,对我也起了疑心。现在又别出心裁地立廖化为右车骑将军,张翼为左车骑将军,也就是想夹持我这个车骑将军,我还怎么干呢?”
夏侯湛又提到姜维:“姜维与二爷同出一辙,他的处境如今如何?”
“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如今只有张翼对他实心实意,连廖化也想与他乖离。”
“二爷认为蜀国前景如何?”
夏侯霸灰心丧气了:“蜀之小邦先军为上,老幼妇弱劳作田间,兵食带皮谷,民颜皆菜色,人心多数盼国亡,这还有前景吗?”
“蜀汉如征得中原,刘家复辟了大汉,二爷的愿望就能实现吗?”
“还中原?长安他也夺不来呀,这不,马上将被人家反殄了。”
“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我说的是假设。”
夏侯霸说:“你的‘复辟’二字用得不准。虽然都姓刘,但刘备、刘禅与刘协,他们是两班子人马,各有各的利益圈子,刘备所谓的仁义迷惑了不少人。获得三分天下,刘备打着“汉”字旗号为自己谋利,诸葛亮都没有成功,刘协家族更不可能复辟。”
“别提诸葛亮了,他是尽刘备一门之小忠,而失天下万生之大义。再假设一下,现在的姜维或是二爷,真的帮蜀主灭了曹魏,天下在刘禅的统治下,朝政就能比另者英明?人们能比另者安康吗?”
这是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却是个很少有人思考过的话题。
夏侯霸猛醒:“我怎没想到这层呢?我的愿望,原以为魏廷纲纪败坏,被司马操控不可救药,投蜀之衷,是想借蜀之力,夺取中原推翻司马,恢复大魏的清正,没想到来蜀后,并不是那么回事,心早就凉了。”
“阳间之路,误入歧途后,一旦幡然醒悟,还可以走回来,但步入冥界,那就永罪千秋,万劫难覆了。司马现在务实多了,魏国的新君叫曹奂,燕王曹宇的儿子,性格稳重挺能搓揉,君臣相处挺好。皇帝、太后与司马现在的想法一致,准备全面伐蜀,二爷若面对现实,看看蜀国能否顶住?”
“凭蜀国的地势与国力,如布防得当军民同心,是可以抵挡一气的,即使魏国拿下来那也是惨胜,得付出很大的牺牲。”
“魏廷也是这样认为的。”
“魏国的要处是进攻路线。”夏侯霸说到此处,叹息一声,探头向窗外看一眼,手握剑柄,指向夏侯湛,“我这不是叛蜀了么?昔日叛魏今又叛蜀,我这是什么人啊?”
“二爷今日如杀了我,就等于杀了你的全家子孙,你的名字将从夏侯族谱上永久地抹去。”
夏侯霸垂剑于地:“这话也不假,连遗臭万年也做不到了。我与姜维都将不得好死,怎办啊?苍天!怎办啊?大地!”
夏侯霸提剑想自刎,夏侯湛跑过来夺:“不能啊二爷,此时死了你也是白死,到了阴间后照样是无法面对族亲的。蜀路实在是艰险,但进来后,畅通无阻势如破竹。西川与北川先前的舆图,魏军手中虽有,但经这么多年的修筑,许多关隘容颜已变,二爷若能帮我弄张新图,带回国后,进攻时将会容易得多,二爷即为盖世之功,夏侯之族即可复兴。”
“双方交换俘虏时,你虽可回去,但都是穿条短裤而归,舆图无论如何是无法带回的。”
“二爷如能带兵反戈……”
“不,我决不会那样干。这些年来,我与蜀国的将士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不能再反复,我想找个寺庙,诵经拜佛,了却余生吧。可我领军三十多年,杀了那么多人,佛主会宽恕我吗?”
夏侯湛此话漫不经心:“不是说蜀国没有寺庙吗?”
在李冰父子和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崇尚道教的影响下,蜀国周边唯有道观少有寺庙。
夏侯霸却相当认真:“这一点我却忘了。我对道学理解得朦胧,修不成正果。怎办呢?逐渐老了,当纤夫腿软,当渔翁撒不开网,往后可怎么活啊?”
“二爷的思绪不应太乱,你只要不再助姜维抗魏,那就是立功,侯爵会恢复,产业可复兴,何必为生存发愁呢?”
夏侯霸拍下脑门:“真是,我活着是作孽,死后是臭肉,还想那些干什么呢?”
夏侯湛完成了任务,很是欣喜:“谢谢二爷,回魏后咱爷俩再见。”
夏侯霸以袖拭泪:“再见?咱爷俩,恐再难见到面了。我如今,人不是人鬼不是鬼,无颜再回故土了,更无颜回见夏侯族亲了。”
夏侯湛颇有才学,人品也正,司马炎立晋后,曾遣他写魏史,可他觉得夏侯与曹氏本为一家,自家写自家,表述有点难。当司马炎又遣陈寿写《三国志》时,夏侯湛成了陈寿的助手。当陈寿写到曹髦被杀时,可就为了难,不敢如实写司马,只写了五个字:高贵乡公卒。如此不负责任,无论其他之处如何公允,夏侯湛觉得此书难以称为正史了,无聊之下,也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