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右将军统领汉中 夏侯霸左右为难(1 / 2)
1伐蜀之机
曹操生活简朴,衣着简洁。曹丕惩治贪腐,提倡公益。曹叡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但在官员的
个人生活上,反对浮华,不准奢侈,以至于大臣上朝,以穿带补丁的衣服为时尚。在曹芳前期,曹爽之奢靡,也仅局限于内,表面上也不敢过分显露。司马能推翻曹爽,也与司马廉洁有关。在司马孚的垂范下,无论是司马师,司马昭,还是司马家族其他人,都因廉洁而受益匪浅。当然,看一个朝代乃至一个人,不能说其白,就哪处都白,说其黑,就哪处都黑。曹家及司马前期引领了廉洁的主流社会风气。
太后颁诏,将司马懿的灵牌提升到太祖(曹操神庙中陪祀大臣的最高位,司马孚率子子孙孙们都来参加仪式。
司马昭叩拜后,司马孚对其言:“这时候正是大茧出蛾的季节,你还应到茧种棚看看茧蛹化蝶,如悟出了灵感,那才是对你父亲最重要的礼。”
司马昭知道这是三叔在训导他,希望他看后能大彻大悟。
司马昭不敢敷衍,瞪着眼睛看茧种串儿。这几天没下雨,蚕农时不时地向地上洒点水。前半夜出的蛾子多,后半夜出的蛾子少,天快亮时就不出了。
司马昭看后对三叔说:“以蛹化蛾需要适宜的气候(温度和湿度,若使其早点儿成蛾,可以把茧种放进温暖的屋子中。”
司马孚却说:“羽若化蝶不等于化成永远不死的神仙。蝶的任务是产卵,卵化蚕,蚕化蛹,蛹化蝶,一代代繁衍下去,周而复始,才能与天地同寿。太着急了不行,你能造出适宜于卵、蚕、蛹、蝶各阶段生存的屋子吗?”
司马昭最后悟出的是:我现在只是羽若之蛹,若想化成展翅飞翔的彩蝶,贵在淡定地等待、积极地创造条件。
司马昭羽若化蝶般变得谦虚谨慎,温良俭让。尤其对皇帝,没笑容不说话,不称‘圣上’不张嘴。在理政上升华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得到了君臣的认同,获得了巨大的凝聚力!
蜀国却相形见绌了。姜维在外不悉内廷,后主宠信黄皓,志气消沉,朝纲不固,君臣猜疑,民生每况愈下,军力明显下降,财力逐渐枯竭。
雁鸣随风去,船过水无痕。短短的五年,魏国在国力上把吴蜀远远地抛在了后头。大举伐蜀的时机到了。
兴兵之前,太后病了。皇帝与裴秀去看望,裴秀安慰一番后问:“姑母哪儿不舒服?”
郭德先说:“太后听说要伐蜀,一下子上了火,鼻子出了点儿血。董奉和曹翕都来看过了,说可能是让补品顶着了,不要紧,喝点绿豆水撤下火就好了。”
曹翕,东平王曹微之子,潜心医术,与董奉齐名,是继华佗、张机之后,中原最负盛名的良医。
太后示坐:“老叔达大惊小怪,是他把你们都哄来的吧?”
裴秀说:“可不是么,太后康泰,大魏幸甚,万民幸甚啊。”
曹奂不太会说话:“伐蜀就伐蜀呗,也用不着太后上战场,你上什么火啊?”
太后喘息着说:“说得倒轻巧,还不用我上火?我是木头人吗?从太祖到明帝至如今,曹魏与蜀汉争战,都五十多年了,损了多少兵丧了多少将,也没分出个眉目。过去都是小打小闹,这次双方倾兵决战,彼死我活的大仗,我能不上火吗?”
裴秀会说话:“太后可放心,今非昔比了,这次一定能完胜。”
太后问:“这次有什么不同?不论兵,单论将,现在这些将领,还能比当年的许褚、张辽、曹休、司马懿们能耐吗?”
裴秀讲:“兵是明摆着的,太后不说我也不说。若论将,蜀国的将领,青黄不接,老迈横秋。主将姜维算是年轻,可他也已经六十二岁了。廖化都七十好几了,还得时时打前锋。宗预都快够八十了,空挂个上大将军的将号,好几年都不领军了。唯一年轻的是诸葛瞻,可他一场大仗没经历过,功绩不够,威望不足,领不了主力军。可我们的将领,五十岁算是老将了,六十往上一个也没有。更重要的是意志,只要拿下了汉中,阿斗必定乖乖投降。”
太后却说:“其实我心也有底,并不为胜败操大心,心里忐忑的是另回事儿。”
曹奂问:“胜券都已在握了,那你还怕什么呢?”
“曹家魏朝廷,自明帝后,三代小少主都如同稻草人,若没老寡看护,早就没影了。就数数这次出征,曹氏与夏侯,哪个能为中坚?除了司马氏,别姓也是他们的人,如果完胜而归,司马昭盛气更会凌人,而后再灭吴,帝室还会姓曹吗?”
曹奂并没太在乎:“四海一统后那有多好啊,谁能干好谁干呗,天下人都会高兴。”
应该说“谁能干好谁干呗……”只是句随口话,但对国家的治理来说,却是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太后又来火气了:“这话可也太轻飘了!别人可以这么讲,你当皇帝的怎能也如此说?为什么上火更在于你,吊儿郎当的,什么事都不在乎,咳!枉费这几十年的心机了。”
裴秀说:“姑母的话说透了,但也不必太伤神。有司马孚保朝,帝位万无一失,他不单自己忠心耿耿,还管教着晚辈们心放正。他已准备卸下任,我看若太傅的实权让给别臣,就不如放开手把大权都给他司马昭,司马昭心平气和为朝廷,皇位一定更安稳。”
太后语调弛缓:“只能这样办了。司马孚昨天来看我,说的话很中肯,他说三公之制实在是虚,互相扯皮如儿戏,还应该恢复国相制。他想自己先逊位,年老体迈的全回家。我为这事更上火了,他若在朝我心有底,他若逊位,我胆儿就更虚了。”
裴秀建议:“老叔达不能逊位啊,但是太傅的活儿实在是累,八十多岁难担承,不如让他任太公,小打小闹不用操心,大政由他来提纲,谁都会宾服的。”
太后说含糊话:“太公?大魏多少代以来,从没设立太公之位呀,与其商量商量吧。”
曹奂说:“九龙治水纯扯淡,单闻雷声不见雨,龙王也别想吃干饭。既然相制功效快,那就赶紧恢复呗。”
太后斥之:“你抢什么话!关键还是人治,那看皇帝分谁干,文帝能力强,不管什么制,人家都能整明白。”
这皇帝当的,说句话叫抢话。曹奂缩下脖,听他们慢慢说。
“司马孚也是如此认为。文帝能干又敬业,相国该干的活儿自己全干了。”裴秀看着曹奂说,“司马孚还认为,圣上经历尚不丰富……”
太后心中明白:“按你的说法,如再恢复相制,相国非司马昭不可了。”
拉上司马孚,太后是不会有二话的,裴秀说:“别无二人,司马孚就是这么安排的。”
太后知轻重:“司马孚倒是不能得罪。这样吧,我安排个副手,司马孚也不会崴我面子。史上有过副丞相一职,你就任副相吧,有你在相府,我心还能有点底。”
裴秀知道这活儿难干:“我这人,生性好动,不能老待在官府里。司马孚给我了个新活,不管是军事上或是其它方面,舆图相当重要,现在的舆图不精准,需要细致地勘误与补充,司马孚让我主持此事,需要走遍山山水水,认真测量重新绘制。”
太后有疑:“是不是认为你是我的亲人,司马孚想从内廷把你清除出去?”
裴秀说:“我也喜欢这项事。”
太后犯愁了:“你是想游山逛景啊。相府必须有一个年富力强的副相,司马昭身子不好,从当前来看,副相不可或缺,那谁干最合适呢?”
实在忍不住,曹奂又说话:“这事不用太后操心,司马昭已经上折了,不再设副相,任何曾为司徒、王祥为太尉、荀顗为司空,辅助相国理政。”
这三人都倾身于司马昭,尤其何曾,孝而不廉,后世褒贬不一,因其鼓动和笼络人心能力强,极得司马昭赏识,才荣任三公的首公。
太后喃喃地说:“这算什么相制?也还不是‘三公’,不伦不类的。还辅助相国理政?连相国都是辅助你皇帝的。再来个‘辅助相国’,那又把皇帝摆到哪儿去了?不管怎么说,老叔达可得多活几年啊,他若不在了,皇帝可就险了。”
曹奂不懂:“司马孚不在后,我怎就险了?”
太后误以为曹奂与司马孚有血肉关系,司马孚至死也得埋在心底,他若活一天就会保曹奂一天,他一旦蹬腿瞪眼了,曹奂也就完蛋了。太后没法儿明说,这火上得就更大了。
太后想让曹奂争争气,看着他的脸说:“如此之大战,皇帝得有个圣诏啊,好好想一想,出师之时,得干净利落来几句。”
曹奂说:“谕旨我早就拟好了,大军进入蜀地后,不准劫掠百姓,不得就地取粮,博取民心,以仁义之师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的伐吴奠牢坚实的民意基础……”
话说得太多,太后坚持不下去了,闭上眼喘息着。
2黄皓·闫宇
魏国内战,吴国催促蜀国联盟夹击,后主衡量来衡量去,只得重新起用姜维为大将军。
蜀国与曹魏拼消耗,本身就是不明智的。姜维在落门以及上珪两次惨败后,廖化、张翼、宗预、董厥等都对姜维进行了猛烈批评与攻击,廖化甚至于有拥诸葛瞻另立山头之图谋。
郤正钻凿求识,文笔华丽,官虽不过六百石的秘书郎,但后主的诏书及辞令大多出自他的手。郤正不争名位,良者不暗骂,佞者不诋毁,与黄皓周旋三十来年,既不为其所爱也不为其所憎。郤正与姜维关系也挺好,深知其处境,如再待在成都必被黄皓所陷害。蜀国军粮枯竭了,西境的沓中,土地肥沃雨量适中。郤正建议姜维到那儿垦荒屯田,待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后主转过神来时还会被重用,无可奈何之下,姜维听了郤正的话,去沓中屯田了。
黄皓在费祎操政时,只是个七品宦官,因为与陈祗共同拍马溜须,飙升到奉车都尉,应说是官位已经到顶了,可现在,后主又加侍中,二人也就形影不离了。
王平于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去世。胡济领镇西大将军,镇守汉中,如今病重,无可逆转,用谁接任呢?
后主问黄皓:“胡济这些年干得不错,百姓们都温饱了,曹魏也没敢进犯。汉中太守的职责不比大将军轻多少,用夏侯霸还是用诸葛瞻,朕心总是七上八下。”
黄皓说:“有言道,降将难当。我说是,降将难信。诸葛丞相对姜维寄以厚望,可对于姜维,不少人疑其为假降蜀,实为魏间。陛下细想想,姜维这人讲究忠义孝,其为魏将,叛主降蜀是谓不忠,以故友为敌是谓不义,背弃祖坟是谓不孝,他能真心降蜀吗?夏侯霸之父夏侯渊在定军山为黄忠所杀,与蜀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能真心降我们吗?夏侯霸与姜维总傍在一起,是来消耗我们的国力,待魏国内部安定后就会对我们动手。”
听黄皓说后,刘禅又开始怀疑姜维了:“都怪朕心太实,事到如今,如何处治?”
黄皓比划着砍头的手势:“快刀斩乱麻,学魏国处治孙壹那样。咔嚓!”
刘禅不置可否:“当务之急是谁接汉中太守,你之话意是说夏侯霸不行,非诸葛瞻莫属了?”
诸葛瞻为诸葛亮之长子,娶刘禅之公主,此年三十岁。
黄皓什么话都敢说:“说句先祖的不是,不知圣上能否容之?”
刘禅点头:“只有直臣才是忠臣,只要不中伤,何言皆无妨。”
黄皓无所顾忌:“先主志凌华夏,得蜀后还想夺取中原匡扶大汉,其实是不可能的,先主故后,诸葛亮继承先主遗志,明知不可而为之,不顾国力与民生,穷兵黩武五次北伐,损兵折将赍志而殁。武侯把自己摆错了位置,先主托之为辅君,可他行的却是代君。圣上仁厚不与之计较,君臣虽然相安,但伤之于国啊!”
这话说到刘禅心坎里了:“爱卿真乃忠臣,谁心都如明镜,皆不肯实说啊。”
黄皓的目的是打压诸葛瞻:“武侯是有些胆略的,但如圣上所言,与魏强战,以卵击石无异于自杀。诸葛瞻特孝顺,如承父志,一意孤行继续北伐,将会丧国于逆战之中啊。”
刘禅认为有理:“父之错,相之过,如今都别提及了。不用诸葛瞻,那统领汉中还当用谁呢?”
黄皓收了阎宇的贿赂。
黄皓吹捧阎宇:“右将军阎宇,正当壮龄。身蕴孙膑吴起之才,胸藏乐毅韩信之略,以其任之,必不负圣望。”
“朕怎没看出阎宇过人之处呢?”
“主公用将,不应唯武更应重德。阎宇胸藏华夏之图,蕴贤杰之风,正在射山靶场练兵。若圣上欲见之,奴去唤来。”
刘禅起身:“不必爱卿动腿。想当年,朕亦是位精射手,这几年体胖了,臂懒了,不是件好事。咱们俩亲去趟靶场吧,朕想再拉几把弓,激励激励将士们。”
黄皓奉承:“好啊。圣上的龙体最为重要,练练弓,一可健健身,二可鼓鼓士气,让将士们看看,圣上还有武功呢。”
成都北郊射山靶场,地势开阔风小安静。右将军阎宇领兵练箭,后主来到。
阎宇迎驾:“末将不知圣上驾到,罪在失迎。”
后主问:“兵练得怎样了?”
宇伸臂:“敬请圣上注目,让他们演习一番。”
军士们轮番骑射,弓技不凡,黄皓带头鼓掌,后主亦拍几下。黄皓给阎宇递眼色。
阎宇说:“年长者皆知圣上箭技精娴,今日能否让将士们饱饱眼福?”
后主微笑:“朕是在枪林箭雨中走过来的,躲过无数冷箭也射杀过不少敌人。不过,多年没练了,不知还能不能顺手?”
阎宇将手中弓呈于后主。
后主手指辇:“朕的弓已带来了。”
黄皓去辇上拿来后主的弓。
后主接过弓:“这是当年黄忠的弓。朕虽然饱食终日,但从没弃过弓,今日试试靶。奉车都尉,你去靶垛看着。”
黄皓向靶垛跑去。
后主开弓劲射,一箭飞去正中靶心。将士们欢呼,后主兴奋。再开一弓,这一箭脱靶。
黄皓却高举双臂欢呼:“神了神了,圣上神了!”
后主抹把眼:“朕眼神不太好,这一箭哪儿去了?”
阎宇说:“那边喊神了,过去看看吧。”
来到靶垛前,大家看靶,只见一箭插在靶心。
黄皓笑容满面:“太不可思议了。圣上第二箭竟把前一箭顶出去了,你们看见的是后一箭。”
黄皓去靶后捡起一只箭,呈给大家看:“我在跟前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被顶出去的头一箭。”
“能吗?朕有点儿不太相信。你们有这种射法吗?”
阎宇笑盈盈:“从来没听说过。”
将士们散开,黄皓、阎宇随后主回到开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