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当年的卷宗(2 / 2)
第一起发生在五月十二号,失踪者名叫李素丽,时年29岁,是吉祥街一家鲷鱼烧店的营业员。她失踪的前后经过蒋健已经听方磊说过了,在此不赘。
第二起失踪案发生的日期是六月十一号,前后相差正好一个月。失踪者是一名日裔中国籍女子,时年35岁,曾用名向田樱子,后入籍后随夫姓吴,改名吴樱子。她和丈夫吴前在吉祥街开咖喱店,失踪当晚回家去取咖喱粉,消失在了回店的路上。
第三起失踪案发生在七月四日,与上一起间隔只有二十几天,是一名在当时一家大型日企工作的上班族,叫于菲,时年32岁。据调查,失踪当晚她和一些同事在吉祥街的一家卡拉ok聚会,中途离开后就消失了,直到第二天,她的丈夫——一名吸尘器推销员才去派出所报案,从此杳无音信。
第四起失踪案发生在八月八日,失踪者是一个当时在吉祥街酒廊上班的陪酒女,名叫张琴,是所有失踪者里年龄最小的,时年仅25岁,家里有一名身患重病、瘫痪在床的母亲,老人因为女儿几天未归缺乏照顾,被邻居发现后立即报了警。然后张琴就像消失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后不久,张琴的母亲也去世了。
然后,就没有了。
翻遍卷宗,蒋健并没有发现一个叫王蓉的失踪女人。
难道当时还有人失踪了,只是因为没有人报案,所以没有立案?
蒋健摇摇头,依然无法把“穿越而来”的王蓉与这几起案件联系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四起失踪案当作一起连环案来立案对待,方磊当时给出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间隔时间短。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连续发生失踪案,频率有点过高;
第二,都集中在吉祥街。相比时间概念,这种地理上集中爆发失踪案,更加有点不太像偶然事件;
第三,失踪者均为中年女性。这一点蒋健有不同看法,其实张琴和吴樱子的年龄差距在十岁左右,并不能简单将她们归为同一类型。
第四,方磊本人在侦查时,曾遭遇过嫌疑人的袭击。
看到这一点时,蒋健有点吃惊,因为方磊之前并没有提到过。不过,当时领导的批示也给出了不同意见——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袭击方磊的人就是几起妇女失踪案的凶手,一切都只是方磊的个人猜测。
遗憾的是,这个案子经过几个月的侦查后,最终还是被打入了冷宫。
卷宗上没有给出直接原因,不过以蒋健的办案经验,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证据不足。
没有受害人,没有嫌疑人,没有凶案现场,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作为一起刑事案件的所有立案因素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当作一起重大的连环刑事案来立案侦查呢?
即便当时有过短暂的大规模搜查和侦查,也是因为有警员受到了袭击。
另外,也可能跟当时上级部门的政策方针(卷宗里明确写了“在八月底,s市对外贸易招商会即将举办”有密切关系,至于目的时隔这么多年也不好妄加揣测,而效果最终大家也看到了——失踪者至今也没有再出现。
就在他有些失望地盖上卷宗、准备拿去归还的时候,他猛然想到一件事。
他再次打开档案盖,回过头去翻找。
果然,被他找到了。
第四起失踪的女孩张琴是在一家酒廊做陪酒女,而资料清楚显示,这家酒廊的名字就叫fox。
这不是跟王蓉自称做陪酒女的那家酒廊是同一家吗?
此外,让蒋健感到不解的是,这份调查报告是方磊写的——也就说方磊二十二年前就去过fox,那为什么今天再次过去,他表现得好像从没听说过似的?
这个当年负责办案的老警察,到底还有多少信息没有告诉自己?
此外,他的刑警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卷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一时间找不到是哪里不对。
合上卷宗,蒋健坐在椅子上想了想,然后起身。
十分钟后,他来到了局长办公室,刚要敲门,门自己就开了。
王局低着头从里面出来,差点和蒋健撞个满怀。
“哟,蒋健,你找我啊?”
“对,王局,您要出去啊?”
“呃,那你先进来吧,我正好也有事找你。”
“找我?”
“嗯,进来说。”
进了办公室,关好门,两人在沙发上面对面坐下。
“是这样,我也不拐弯抹角了,”王局看了眼时间,“我有个侄女啊,最近刚从澳洲搬回来大陆,就住在本市,她刚到本地人生地不熟,你呢,有空的话带她到处转转……”
“啊?这,不是,王局,我是一名刑警队长,又不是地陪……”
“最近不是天下太平么?而且又没让你上班期间去,下了班或者周末再约人家,正好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等等,什么机会?”蒋健听了一头雾水。
“不就是……那啥么?”王局支支吾吾。
蒋健顿时明白了。
“怎么,王局,您也开始操心我的婚嫁问题了?”
“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在一起多少年了,你还不了解我吗?你是我一手带起来的,我呢,说实话,心里早就把你当儿子看待了。你看你,也四十出头了,这年纪要是搁以前啊那叫……”
“我不去。”蒋健生硬地打断了对方的话。
“你啊,就是这种倔脾气。我其实就是……”
“您要再聊这个我就走了。”
“行行,不聊就不聊,”王局有点不高兴,“说吧,你找我啥事?”
“被您这么一打岔,我都差点忘了正事。”
“什么正事?”
“是这样,您1995年的时候,已经在局里了吧?”
“95年啊,22年前了,我那时候还在宣传科。”
“那您有没有听说过一起连环失踪案?”
蒋健话音刚落,王局就愣了一下。他的表情告诉前者,关于这起案子,他不仅听说过,而且还很了解。
“听说过。”
“您怎么看?”
“有点久了,我太记得了。”
“那我帮您回忆回忆。”
于是,蒋健就把他在卷宗上看到的内容大致重复了一下,王局的眉头逐渐从紧锁舒展开来了。
“这是方磊做的卷宗吧,我记得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同事支持他的说法,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方磊的一家之言。”
“哦?”
“对啊,当时确实有四个女人失踪了,时间隔得很近,而且都在吉祥街,不过,第一,没有任何可供侦查的犯罪事实;第二,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些人失踪是被人绑架了,而且还是同一个人所为。”
这些和蒋健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他还是不想粗暴下结论。
“可方磊不是写到,自己曾经在半夜去吉祥街侦查,结果遭到了歹徒细节么?”
“他是遭到了袭击。我记得当时局里还挺重视的,毕竟警员遇袭是一起重案。但问题是,我们没有抓到嫌疑人,无法证明他的遇袭与失踪案有关,因此我们深刻怀疑,他当时遇到了可能一个瘾君子或者小偷,对方拒捕才发生了打斗事件。”
“可方磊明明说……”
“那只是他的说法。”王局沉吟了一下,“我当时负责宣传,领导明确表示,正值本市对外招商会议的举办,所谓的’吉祥街屠夫’这样的描述坚决不能出现在媒体上……
“吉祥街屠夫?”蒋健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觉得有点惊奇。
“这只是坊间的一个说法。”
“您继续。”
“我记得那个时候简直忙得焦头烂额,一天到晚就做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本市大大小小的各家都市报,让他们把稿子撤下来……”
“还需要这样,现在不是上面一个电话的事情?”
“今非昔比,上世纪9年代,媒体环境相对散漫一些,而且都市报嘛,都是为了销量经常上这种夺人眼球的标题和文章,有点像现在的一些自媒体。所以你知道,我现在对谣言真是深恶痛绝,老百姓是没有什么识别力的,需要正确引导……”
“明白了。”蒋健对如何去辟谣这一类的话题没有兴趣。
“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案子感兴趣了?”
“还不是方磊……”
“怎么又是他?”王局皱起了眉头,“这么多年了,这老小子还是对这个案子耿耿于怀啊。”
蒋健本来想再提一下那个“穿越”的女人王蓉,但又觉得没有必要了。
“小蒋啊,听我一句,这个案子已经过去多年了,没有什么价值,真的不要再去关注了,不要像方磊一样,一头钻进了死胡同出不来。”
蒋健只好点点头。
“就这样吧,我还有事,先走了。”王局起身,拉开门,“对了,你真的不考虑一下见一见我那个可爱的侄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