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岛小水深(2 / 2)
“现在还早,前面领路,咱们去看看盐场是啥样的。”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陈诏一行就到了海边的一处盐场。
和陈诏想象中的盐田晒盐不同,这里的岛民是用一块一块木板晒海水。
这种晒盐法叫“晒板晒盐”,大衢山的盐叫岱盐,相传从唐代起就有了晒盐的历史,到了宋代更是成为贡盐,鞑清吃这里的盐。
陈诏到了一处晒盐场,用手摸了摸晒出的海盐,洁白粒细,简直不像这个时代的晒盐技术能有的产品。
陈诏瞬间意识到,这里的盐场是一处巨大的财富。
盐,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禁脔,是官府收税的最佳利器之一,明朝也不例外。
但是到了明末,盐引制度崩坏,“开中法”也开不下去,只好改为折色法,盐商们直接向朝廷交银子吧。
于是,著名的徽商诞生了。
大明最主要的两个产盐地,两淮盐场和两浙盐场,来自徽州的商人几乎垄断了商业销售市场。
在扬州和杭州,徽商是巨富的代名词,也就西北的晋商可以比一比。
陈诏知道明朝徽商的大名,因为陈诏也是来自安徽。
陈诏感觉,早晚要和这群徽商老乡会一会,他们擅长搞权力寻租,利用朝廷里的势力,搞商业垄断。
这种资本主义玩法不可取。
而徽商何止只是垄断盐利,他们的商业版图包括粮食、茶叶、棉布、木材、典当、钱庄等等,只要是江南赚钱的行当,他们都是佼佼者。
大概率,陈诏眼前的这处大衢山盐场,也只是徽商们的某个小供货地罢了。
但,现在他只能看看,不能伸手。
凡是赚钱的生意,背后肯定有权力撑腰,谁知道这处小盐场,是哪位老爷的产业,这里晒盐的老农,只是“佃户”罢了。
要想取得盐利,非得掌控神器,否则不可轻举妄动。
“老大爷,这里盐怎么卖的?”陈诏朝着一个在装盐的老农问道。
“这位相公,这盐在岛上不值钱,你想用可装一些回去。”老农还不认识陈诏,只是看着一身上好布料的穿衣打扮,就知道肯定是老爷这一级别的人。
“那你们平常都将盐卖给谁啊?”
“有从岱山来的人收盐,唉,老汉赚些辛苦钱,只够养家糊口的。”老农边说边叹气,看来也是被压榨的不轻。
陈诏觉得从他这里也问不出啥有用信息,便作罢了。
“宋小岙,回去吧,中午吃完饭咱们去校场看看他们练兵。”
“诺!”
陈诏和童山一起制定了水兵的练兵计划,当然不能练蛮牛营的长枪,而是先练体能和纪律,再练短刀格斗和火器。
现阶段,只能从体能和纪律开始练,用一个冬季的时间,将这群海寇军训成令行禁止的兵,而后才能练战技。
陈诏目前能想到的海战打法,除了列线火炮对轰,就是跳帮接舷对砍,这是风帆战列舰时代的普遍海上战法。
大明的水师虽然在战船和火炮方面比较落后,但和欧洲的差距也没有到代差那么严重的地步。
甚至在近海,葡萄牙人、荷兰人、甚至英国人都吃了败仗,不是没和大明打过海战,打不赢罢了。
陈诏迫切想找到能造盖伦船的工匠,硬帆船毕竟不能远洋航行,还是得超前规划,早早掌握盖伦造船方法为好。
以及火绳枪和火炮的铸造,这些工匠陈诏目前是一个没有,就盼着武定远这次回去能不能带一些过来。
时间不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