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 经学大师(2 / 2)
平日他们完全可以居家教学,自学,等到了需要考核时再来学里参加考核,不耽误赚钱养家糊口。
时间就这样在林川的搓手跺脚中悄然走到腊月十九日。
这日,经府衙传讯,悉闻一位《礼记》经师游学至新场县,宋教谕获知后便立即出马邀请对方来县学开展经学交流。
林川几兄弟虽然本经不治《礼记》,但各经道理总是相通的。
而且,这类游学名师所讲授的课程重在思辨,机会十分难得。
哪怕不是本经也非常值得一听,于是几人就与其他的秀才们一起到明伦堂听讲。
关于周礼于时代的演化,这一思辨课足足持续一个上午,在听完这位经师的讲课后,林川自觉有很大的收获。
再想到明天终于放假了,林川心情雀跃。
脚步轻快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中正回顾着经师的授课内容,就见一个斋夫远远速走至跟前,说是宋教谕有请。
林川不敢怠慢,忙谢过斋夫后就第一时间赶至教谕办公室。
教谕办外,林川叩门并得到允许后进入。
宋教谕正在批阅一份长卷,似是外面托人情送进来的文章。
“明德来了。”宋教谕放下了卷子,起身说道:“你来得正好,马上随我出去一趟。”
林川心中疑惑,正要询问,就见宋教谕笑道:“先别问那么多,等到了地方,你自然知晓。”
说着,三两下快速收拾了案台上的卷宗,就领着人出办公室。
林川见他这么说了,便也识趣不再多问。
于是按捺住满腹疑问,只随他一起往外走。
因为平时宋教谕出行是要带随从人员的,这次居然没带。
林川跟着他,两人一路疾行,走出了学宫,尔后又从县学正大门棂星门走出。
之后,一路南行,很快穿过了热闹的街市。
林川看着前行的方向,皱了一下眉头,忍不住开口提醒道:“宋夫子,再往前走就是县衙了。”
莫非这次宋教谕带他出来,是去县衙办事?
但他办什么事情,需要带上自己?
林川知道教谕乃是主管一县教育之事的专职官员,而县令则是一地文教的第一责任人。
两者在分工上有一定重叠,教谕主事,县令管方向,有业务上的往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他们的公事,关自己一个新科秀才什么事情?
“没错,前方就是县衙,今天咱们就是去县衙……”
宋教谕回头对林川露牙一笑,有点阴森,林川不由打个冷颤。
但看着又直往前走的宋老头,他只能咬牙跟上。
自己这世是男子,相信他不能卖了自己!
很快两人就到了县衙。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吾等来面见县令。”宋教谕语气平淡地跟衙役说道。
“教谕大人里面请,小的这就去通报。”
这次那衙役态度恭敬客气,跟林川几兄弟年初来拜见县令之时,是两副嘴脸。
由此可见,这个县令在为人待下之上,有欠缺。
二人在衙役的引领下,很快就来到位于县衙后方的那个偏厅。
这里是胡县令待客的地方。上次林川几兄弟也在这里待过。
“明德,你可知今日我带你来这里,所为何事?”
两人刚刚落定,宋教谕喝着奉上来的新茶,心情不错地问。
林川心中一动,但面上仍是摇了摇头:“学生不知。”
“哈哈,明德你选的本经不是《春秋》嘛,学宫无治《春秋》者,老夫便想给你引荐一位名师,此番到来,正是名师有了着落。”
“宋夫子的意思,莫非这位名师现在在县衙中?”
“正是!”
宋教谕吹了吹碗面的茶沫子,一脸笑意地浅抿一口热茶。
“这次的季考之题,正是这位名师对你的考校,眼下你通过了对方的考校,我自然带你来面见他,看你俩是否有成为师徒的缘分。”
可是!县令并不治《春秋》,林川通过大舅了解的,胡县令的本经是《礼记》。
不过,林川心中这么想,但没有说出来。事情到底如何,看下去就知道了。
至于,季考之时的那道《春秋》题目,林川早有猜测出题者另有其人,没想到这么快就从宋教谕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只是这位名师居然在县衙中!
不可能是某房的典吏。山区县的典吏都很少有举人功名,宋教谕不至于这么没眼力。
或者是胡县令的随行师爷?
…这个也不大可能。
林川打量着环境若有所思…
这个小偏厅是胡县令的待客之所,选在这里见面……
要么那位名师位列典吏和师爷之上,得县令重视,要么…是县令介绍的同窗同年之类?
反正,至少得是位二甲进士。
不然,林川只能辜负了他们的好意!
正想着,外面传来了二个人的脚步声,随即就看到一身便装,身材清瘦的胡县令和一位三十多岁的壮硕男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他们的鞋边以及裤脚上有些粘泥,这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刚从外面回来,来不及洗漱就来见他们了。
林川跟着宋教谕移步见礼。
胡县令摆摆手,审视了一眼林川,又看一眼笑得像个老狐狸的同窗,笑道:“毋庸多礼,此处没有外人,我们随意些就好。”
宋教谕也适时地向林川解释:“当下是翻地肥地之时,县令需要督促农事,故而这么冷的天气都还在各乡各镇间连轴转。”
林川点头,当然理解,古时农事可是大事,胡县令任上勤恳,不惜亲自下乡督促农民沤肥,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地方好官的典范了。
“那位,是王石崖先生,衡阳书院山长。他与胡县令是同年好友,此是携学生游学至此,前来拜访一下好友!”
“夫子,那位名师……”林川小声地问。
“不就在眼前吗?”
宋教谕揶揄地笑了下,然后带着林川朝行礼。
“见过王山长。”
“明德有所不知,王山长早先可是庶常馆庶吉士,治《春秋》的经学大师呢!”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