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朝堂/第一章/第一文:始四/写法:文言文注释(2 / 2)
(12注:“狱”表示“罪”例如:《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
(13注:“佗”表示“别的/其他的”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4注:“处”表示“办法”例如:《西游记》第七二回:“沙僧道:‘哥哥仔细。’行者道:‘我自有处。’”
(15注:“岁”表示“年年/每年”例如1:《荀子·正论》:“日祭,月祀,时享,岁贡。”例如2:《汉书·沟洫志》:“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例如3: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一:“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例如4: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诸路上贡,岁有定额。”
(16注:“以”通假“有”例如:《战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17注:“不索”表示“不需要/不必”/“不应该”例如:例如1:《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例如2: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也不索把咱来厮陪奉。”例如3:《水浒传》第四回:“不索哥哥说,洒家都依了。”/例如1: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如今空学成这般赡天才,也不索著我无一搭儿安身处。”
(18注:“尔”表示“如此/这样”例如:《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19注:“絿”表示“急躁”例如:《诗经·商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2注:“亦”表示“毕竟”例如:《庄子·德充符》:“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21注:“体”表示“心胸”例如:《文选·杨雄〈长杨赋〉》:“大哉体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
(22注:“更”表示“与/和”例如:唐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诗:“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
(23注:“不殊”表示“没有区别/一样”例如1:汉扬雄《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例如2:唐杜甫《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例如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4注:“一”表示“竟然”例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
(25注:“云”表示“说”例如:《书·微子》:“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注:繁体字中“云”不等于“云”(但是文言文部我们采用的是简体字,所以可以不用在意。
(26注:“再”表示“一定”例如:《红楼梦》第四七回:“一回头见了湘莲,如获奇珍,忙笑道:‘我说你是个再不失信的。’”
(27注:“散赈”表示“为赈济灾民而分发粮食、财物”简:分发粮食/财物给灾民”例如: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采诗如散赈,宁滥毋遗。”
(28注:“否”表示“不然”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否,吾不为是也。”
(29注:“无”表示“没有”例如:《诗经·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2注:“旁”表示“别的/其他的”例如:《魏书·长孙稚传》:“罗年大稚十馀岁,妒忌防限。稚雅相爱敬,旁无姻妾。”